陸戰一旅差不多恢復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但損失慘重的二十七師距離緩過氣還早得很,預計還需一個多月。
故而第二階段的行動由十三師和陸戰一旅完成,三十七師也抽出一〇九步兵團待命,隨時準備接替作戰。
12月1日727,達爾文。
起航出發的日子在不知不覺中到來,那些被戰火洗滌過的老兵們好像已經把之后將發生的血與火的搏殺拋之腦后,大多在打著牌、聊著天、吹著牛,只有新兵們還惴惴不安。
在不久前抵達、現在被作為登陸艦隊旗艦的元封號戰列艦上,將領們正議論著最新的情報,氣氛有些緊張。
“本土發來的通知,截獲的電文解讀出了一小部分,其中有用的消息不多。綜合四天前潛艇發回的報告,可以明確敵艦隊正從巴布亞半島南邊繞行。”一名情報軍官陳述道。
周長風盯著地圖,問道“呃看起來確實是奔著我們來的,艦隊怎么打算”
登陸艦隊總兵官、元封號艦長劉載堯回道“敵太平洋艦隊大部還在威克島附近游弋,不清楚是否打算出擊馬里亞納群島,夏津伯決定再觀望一會。”
周長風遲疑了幾秒,“有必要推遲登陸嗎”
“大可不必那么謹慎,”劉載堯不假思索地說“敵艦隊規模不大,無論是航空戰還是水面戰咱們都沒劣勢。”
明軍已經知道了tf12艦隊的規模,雖然誤判了戰列艦的型號,但無傷大雅。
經過一番權衡,大家最后一致同意繼續行動。
艦隊起航以后不久,一架來自莫爾茲比的皇家澳大利亞海軍水上飛機就發現了其行蹤,并立刻發回了電報。
因為不屬于同一序列,這個消息首先傳達給了西南太平洋司令部,然后才到了弗蘭克弗萊徹少將的手里。
“在阿拉弗拉海,10節航速,大約20艘運輸船、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1艘航空母艦長官,中國艦隊會在51小時后穿過托雷斯海峽。”
在馬里蘭號的戰情室中,參謀們伏在海圖桌的玻璃臺上,三兩下就計算出了未來的情形。
配圖
是直接在海峽攔截,還是等到了巴布亞灣攔截
片刻的思索后,弗蘭克少將擲地有聲地說道“就在那海峽把他們趕回去。”
身處墨爾本的麥大帥則非常激動,聲稱任何能飛的東西都應該參與空襲。
依照他的指示,西南太平洋司令部大致擬訂了空襲計劃,并電告弗蘭克少將12月3日下午將派出1520架b17和b18轟炸機對試圖通過托雷斯海峽的明軍艦隊實施打擊。
兩天兩夜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12月3日1418,天氣晴朗。
天市左垣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六架三七式艦載戰斗機和四架執行偵察任務的三七式艦載俯沖轟炸機已做好了起飛準備。
在執行搜索攻擊任務時,艦載俯沖轟炸機只會掛載一枚250㎏航彈,這樣減少重量、增加航程。
陸戰三旅在苦戰后攻占了拉包爾,那兒的機場也已修復完成,從那兒起飛的偵察機足以覆蓋整個新幾內亞和巴布亞灣,但天市左垣號艦長朱遠維決定放飛自己的偵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