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群中的所有人都齊刷刷地望向那個方向,只見昏暗的海面上,六、七個模糊的船影正在緩緩移動。
那正是列克星敦號、北安普敦號以及隨行的屏衛艦。
艦載機協同攻擊戰術雖然經過多年的探索,但并未經歷過實戰考驗,俯沖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究竟該如何配合如今還沒有定論。
大明海軍當前采用的攻擊戰術頗為獨特,兩種飛機不分先后,但實質上還是以魚雷機為核心。
魚雷機編隊從進入攻擊航線到投放完畢需要很久,在此期間,俯沖轟炸機編隊將兩架一組展開進攻,每一組之間相隔片刻,以此來持續分散敵艦的注意力,為慢吞吞的魚雷機減輕壓力。
“十點鐘方向,敵機”
“隊長他們趕來攔截了”
“護航分隊迎上去擋著,各隊留意次序,隨我進攻。”周祁下達了命令,隨即輕輕晃動機翼,駕機調轉航向。
有雷達進行提前預警的好處就這樣體現出來了,列克星敦號趁此機會抓緊時間放飛了五架f4f戰斗機和三架sb2u俯沖轟炸機。前者負責直接攔截,后者亦可以配合襲擾妨礙。
再加上本就在艦隊上空盤旋警戒的四架f4f,前來攔截的美軍飛機明顯占據數量優勢。
七架三七式艦載戰斗機迅速脫離機群,組成了兩個雙機編隊和一個三機編隊,然后一邊爬升搶占高度優勢一邊迎了過去。
野貓們一心想驅散明軍轟炸機編隊,不想和明軍戰斗機糾纏,奈何對方卻不這么想。
于是雙方還是混戰在了一起,上下翻飛、左右橫滾,在二千到三千米的高度展開了激烈的近距離格斗。
在艦隊附近,隨著明軍機群迫近,tf121艦隊的所有戰艦立刻開火。
主力艦上的雙聯裝k12型127㎜高平兩用炮和屏衛艦上的單裝型號都在以最高射速射擊。
立楔式半自動炮閂和電動推彈桿讓這種5英寸艦炮擁有驚人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二十發。
“轟轟轟轟”
一團團黑色煙云不斷綻放于機群的后邊,偶爾有炮彈離得較近,爆炸的沖擊波讓飛機劇烈震顫。
九架魚雷機采用呈“\”形的右梯形隊形,從列克星敦號的右后方朝前飛行,然后一邊下降高度一邊繞了個大圈,來到了她的前方。
一發127㎜通常彈在編號yhtsz48的魚雷機后方不足十米的地方爆炸,瞬間撕掉了垂直尾翼和一側的水平尾翼。
金屬碎片向周圍散落,這架飛機頓時失控,燃起大火拖著黑煙栽向大海。
此刻,魚雷機編隊忽然一分為二,左邊五架、右邊三架,左右夾擊而來
在更高的空中,俯沖轟炸機編隊并沒有繞圈子,它們保持平飛來到了艦隊上空。
實際上俯沖轟炸機編隊吸引了更多的防空火力,在平飛逼近的過程中損失了三架。
隨后,編隊指揮官周祁一馬當先,在四千米高度開始向正在進行s形機動的列克星敦號俯沖。
從現在開始,性能優良的5英寸高平兩用炮就無效了射擊指揮儀和引信測合機可沒法實時解算裝訂。
他駕駛的三七式艦載俯沖轟炸機保持著75°的角度高速俯沖,如若一只撲向獵物的鷹隼。
在他的眼中,列克星敦號那長方形的飛行甲板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