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載堯畢業于杭州武備學院,這是大明海軍軍官的搖籃,他從驅逐艦少尉航海官一路做到少校艦正,又在多艘巡洋艦和戰列艦上任職,爾后在天津海軍參謀大學進修后開始實際指揮艦隊。
托雷斯海峽南淺北深、暗礁遍布,走北邊航道自然是最妥當的。
劉載堯可以猜到美軍指揮官是如何部署,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
所以為反制美軍的堵截,他命令沁水號、清苑號、龍川號、云和號這四艘驅逐艦脫離艦隊,組成一支雷擊分隊,走南邊航道出敵不意。
云和號是靜海級超級驅逐艦二號艦,標準排水量2920噸,裝備5座單裝144㎜艦炮,極速接近40節,造價相當昂貴。
和法國人的超級驅逐艦不一樣,靜海級更重,這些噸位分配給了裝甲,使其擁有一定的防護能力戰情室能夠在中遠距離抵御5英寸艦炮、動力艙亦能抵御3英寸艦炮,這樣的防護水平全世界驅逐艦中都極罕見。
而文昌級驅逐艦本質上是雷擊艦,這是在當年決戰策略思想指導下誕生的怪胎負責搭載大量中型魚雷進行近距離密集雷擊。
標準排水量1750噸的她們搭載3具480㎜五聯裝魚雷發射器、3座雙聯裝128㎜艦炮,最大航速為38節。
這個風格和歷史上日本人喜歡的遠距離發射重型魚雷是大相徑庭的,不常走極端的明人在這方面選擇了一錘子買賣。
丁字三十九登陸艦隊拋開了二十多艘運輸船和登陸艦,只留下一艘老舊的平陽級驅逐艦為船隊和受傷的天市左垣號護航。
其余戰艦逐漸提升到了18節航速,在茫茫夜色中穿過海峽。
所有戰艦都關閉了主要燈光和百葉窗,以確保不會漏光暴露行蹤。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海峽航程已經過了多半,很快就要離開這個遍布島嶼和珊瑚礁的鬼地方了。
12月4日137,艦隊上下越發緊張,困意全無。
水上飛機發回搜索報告,確認海峽以東海域有多個航行燈光源和船影,判斷為美軍艦隊。
少頃,大名號驅逐艦的瞭望哨也發現大約八千多米開外出現不明光點。
他一開始以為那是星光倒影,但很快就發現那正是船只航行燈,并辨認為一艘驅逐艦。
接著,瞭望哨又陸續發現了兩個船影。
“傳我命令”劉載堯厲聲命令道“全隊戰斗部署,全隊提速,預備規避魚雷”
戰斗警報拉響的同時,本就在附近夜空中盤旋待命的四架水上飛機開始向海面中央飛去,準備施展絕活。
實際上這一切都已被弗蘭克少將知悉,雷達在十分鐘前就探測到了船只不過由于島嶼和珊瑚礁太多,xaf實驗型雷達表現不佳,否則應該更早就能發現。
十幾艘美軍戰艦在這兒已經等候多時了,他們排列為修長的單縱陣,占據著天然的t字橫頭位。
這場遭遇戰雙方都早有心理準備,倒是沒有意外可言。
海戰的序幕由納什維爾號驅逐艦打出的第一炮拉開,北安普敦號重型巡洋艦緊隨其后打出了一輪半齊射。
幾發127㎜炮射照明彈高懸于夜空,將這一片天海照得通亮。
接著,西弗吉尼亞號和馬里蘭號的雙聯裝406㎜主炮也開始了咆哮,重達1016㎏的穿甲彈以二倍聲速飛出了炮口
明軍艦隊周圍的海面上立刻濺起了高低不一的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