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風笑了笑,“延長縱深死守,笨歸笨,但也不失為延長抵抗時間的好辦法。”
須臾,他忽然追問道“北路那支部隊什么時候可以登陸”
與周長風猜測的大體一致,澳軍在莫爾茲比的布防策略就是堅守遠郊、縱深抵抗。
擔任澳軍第8步兵師師長的弗農斯特迪少將認真研究了過往的明軍登陸戰例,還專門琢磨了周某人的指揮習慣。
他認為,己方在喪失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孤立條件下作戰,必須盡可能避免任何無意義的兵力損失,這樣才能長期抵抗來爭取時間。
綜上,只有依托預先構筑的堅固工事才能最大化減少敵方陸海空優勢火力的巨大殺傷,避免無掩護的野戰。
基于這一理論,第8步兵師將莫爾茲比囤積的大量軍需物資從城區倉庫向丘陵中轉移,在那兒搭建了幾十個補給站、野戰醫院、兵營,并進行了良好的偽裝。
同時他們依托起伏不平的復雜地形構筑了大量野戰工事,因為庫存有許多水泥的緣故,其中還包含了相當一部分混凝土掩蔽部和暗堡。
這樣擺明了要龜縮死守,雖減小了意外情況而白白損失兵力的可能,但也會讓自身陷入被動。
可以說弗農的策略是很消極的,幾乎將戰爭主動權讓給了明軍。
又或者說,他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此戰必敗的心理準備,純粹只想竭盡所能地拖延大明攻略澳洲的步伐。
就這樣,防御莫爾茲比的第8步兵師、第12獨立野戰炮兵團營、第3獨立輕型坦克連的一萬五千余澳軍官兵在堅固的防線中靜靜地等待著疾風暴雨般的攻勢到來。
周長風不急于倉促展開進攻,既然澳大利亞人沒有主動反擊的跡象,那就慢慢登陸卸載重武器,然后再組織進攻。
在此期間,一支偏師也悄然在巴布亞半島東北部的一處海灣上岸了。
這支部隊包括大明陸軍第三十六步兵師的一個營和第十九步兵師的一個斥候隊,以及安南王家陸軍第二步兵師的一個營
前兩者的編成地在大理府和桂林府,是正兒八經的云南和廣西部隊。
這支一千三百多人的偏師由一〇七團團長游子陶指揮,奉命通過科科達小徑翻越歐文斯坦利山脈,從北邊奇襲莫爾茲比守軍。
歐文斯坦利山脈最高峰可達四千米,環境險惡之極,一丁點也不適合人類活動。
這個鬼地方到處都是急流、山谷、藤蔓、爛葉、沼澤、叢林,遍布著攜帶瘧原蟲和各種病菌的蚊子、螞蝗、寄生蟲、毒蛇。
歷史上科科達小徑戰役最終以澳軍勝利告終,主要緣故在于日軍在戰役層面上只有這一個主攻方向,科科達小徑又太過于狹窄,無法施展兵力,最終因為補給耗盡而慘敗。
而明軍則不然,二萬明軍已在莫爾茲比登陸,從正面展開攻勢,走科科達小徑這處險道的只是一支側擊之偏師,而且只有一千多人,補給需求量很少。
周長風了解到這兒的復雜與困難以后,專門提議組建了這樣一支精挑細選的部隊,希望能給澳軍的側翼狠狠地來上一刀子。
“蛇傷藥發下去了沒藥膏啥的都抹上,不舒服就吱聲,硬挺就是自找死路”
“帶足干糧,凈水片片也得帶好,一班人一罐,救急的吃食嚴禁偷吃,逮著了嚴懲”
“火升起來,這頓飯甩完就動身,動作快,兵貴神速嘛,各自收攏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