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李四作為某個步兵師的一員征戰南洋,那么他很可能可以往家中寄回手表、懷表、鋼筆乃至照相機之類的戰利品。
柿子要挑軟的捏倒是沒錯,但周長風覺得印杜的人力資源太充沛了,有足足38億人口,歷史上在大戰期間動員了大約250萬人參戰,而且也不是極限。
“唔主要是對澳洲和對印杜的策略,我想我們應該敲定戰略大方向,不能再隨意更改了。”
不過朱士堰還是對這些人保持警惕,所以拒絕采用這種辦法那沒辦法,太上皇不同意,皇帝也沒轍。
在朱泠婧看來,現在就應該千方百計地激發民眾的斗志和精神,鼓勵一下極右派系、釋放一些被捕的家伙。
國民共和軍在戰役初期有十一個師級單位被全殲或重創,損失慘重,隨后戰線從斯摩棱斯克退至莫斯科一線。
在12月9日爆發的一次戰斗中,雪絨花們硬是把兩門bg36型山炮分解為零部件,背負、吊運到了絕壁之上,在山巔居高臨下轟擊英軍補給站和野戰食堂,創下了以一人墜崖為代價斃傷英軍二百二十多人的神奇戰例。
西伯利亞防衛軍算是傍上了大腿,吃了敗仗的軍官們摩拳擦掌,叫囂著要給那兒的國民共和軍打得落花流水。
原本駐防開羅的英軍第50步兵師和之后抵達的南非第1步兵師組成了一支遠征軍,穿過土耳其領土直撲巴庫。
不論是大明陸軍內部還是民間風氣,實際上都在向著更積極進取的方向轉變。
黃襖裙、白披肩,朱泠婧今天的暖色調穿搭看上去很溫和,她很隨意地靠在椅子背上作思索狀。
一名典型的大明陸軍步兵通常來自于農村,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不缺勞動力,所以讓其中一個男丁往往是年紀最小的成年兒子去從軍。
而且民間也是一樣,不考慮文人墨客洋洋灑灑吟詩作賦,實際一些,大明廣大鄉村地區現在已經逐漸流行起了送丁當兵。
但現在因為情況超出了預期,所以許多人要求改變原有策略,放棄進攻澳洲,又或是轉而進攻印杜。
她接著說“至于對英印作戰,可行,但得等澳洲狀況落定再說。”
這種人比較容易拿捏,是很好的扶持對象。
而且他們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中,信心滿滿。
稍作休整以后,嶺北軍便迅速組織了一支遠征軍,以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野戰重炮旅為核心,再輔以六個團的仆從軍。
紅鷹軍團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其所屬的第4山地師和第33步兵師及時擺開了陣勢,戰斗在希爾凡及其周邊地區爆發。
朱泠婧也收了笑意,不咸不淡地開口道“攻澳是大棋局中的關鍵一子,不能停。”
而伊利亞葉戈羅夫中將則和大明方面眉來眼去,在大小事務上都相談甚歡,這對于地方軍民而言無疑是好事,至少免去了兵戈之災。
以進攻澳洲來引誘美軍艦隊在軍事上是有替代方案的,比如進攻威克島或中途島,但在政治上卻是唯一方案。
初期,在中太平洋地區以守勢為主,對西南太平洋地區以攻勢為主,圍澳打援,嘗試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之后則在中太平洋地區轉為攻勢,嘗試進攻夏威夷,奪占瓦胡島。
上一次,西伯利亞防衛軍派來的部隊也意圖劫掠伊熱夫斯克,最終因為輕敵蠻干和準備不充分而兵敗城下,只能悻悻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