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門口的地磚上,一個信封靜靜的躺在那兒。
愛格伯特探員將之拾起,看到信封上寫著“致調查者”的字樣,頓時心生警惕。
在環顧四周確定安全以后,他拆開了信封,拿出并展開了里邊的信紙。
字跡有些潦草,但不影響。
「致調查者,我是紐波特魚雷站的一名海軍人員,我想我有必要告知你們一些內幕情況。
羅德島州的選民、議員、工會一直和華盛頓方面存在密切的聯系,他們總是偏袒我們紐波特魚雷站,或者說在這兒工作的工人。
我認為他們保持的準則是過度且不適合的,曾經有管理人員試圖解雇一名不稱職的工人,但卻遭到了強烈抵抗,最終他放棄了打算。
一些選民甚至宣稱,如果隨意解雇在這里工作的雇員,那么屬于羅德島州的參眾兩院議員一定會去親自拜訪海軍部長。
但事實上不存在隨意,在我看來,相當數量的工人缺乏職業責任感,他們經常在迷糊犯困和宿醉的情況下工作,不合格率很高」
眉頭緊鎖的愛格伯特探員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從口袋中掏出了迷伱照相機,對準信紙咔嚓咔嚓連拍幾張。
外邊也傳來了同伴的呼喊聲,“愛格伯特,你在做什么已經過去三分鐘了。”
“抱歉,我來了。”
就這樣,一行人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中離開了魚雷站的廠區。
他們在當天下榻于附近的一家酒店,愛格伯特探員將膠片裝進信封,投進了街邊的信筒,然后才返回自己的房間。
確保附近沒有外人以后,他才向調查委員會的其他人告訴了之前的事。
大家湊在一起,將這封信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然后立刻爭執了起來。
那位聯邦檢察官禁不住感嘆道“伙計,這可比私人所有的公司糟糕多了。”
萬事萬物皆有利有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列克星頓號機緣巧合被明軍擄獲也是一件壞事。
在歷史上,因為海軍軍械局的固執,直到四三年美國人才開始正式著手解決魚雷的啞彈問題。
在當年十月份、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的第二十一個月,首批經過改良的k14魚雷才裝載進潛艇投入使用。
可這回卻不然,來自軍、政、民三方的巨大壓力給到了傲慢的軍械局官僚們身上,他們再想推諉是不可能的了。
可以預見的是,大明海上運輸線要不了多久便會面臨暴增的威脅,原位面中擊沉五百萬噸日本商船的美軍潛艇部隊即將早早擺脫讓人氣憤的啞彈問題。
另外,吸取了海豚級、鮭魚級等歷代潛艇經驗的新型潛艇小鯊魚級也已經完成設計方案,即將投產。
鯊魚群即將來襲。
不過陶醉于節節勝利帶來的喜悅中的明人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朝野間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麻痹大意、武備廢弛,航空戰之先驅終為我國朝所獲
美必敗萬噸巨艦棄置不顧,將軍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