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反撲來了”
“二班還剩幾個隨我過來,到那邊去”
“哇靠手雷丟完了,快”
“噠噠噠噠”
雙方步兵很快就陷入慘烈的近戰中,短兵相接
明軍以三九式沖鋒槍瘋狂掃射,澳軍也以湯姆遜沖鋒槍回擊;澳軍不斷投擲米爾斯手榴彈,明軍亦回贈以一九式手榴彈。
兩個多小時的激戰讓兩軍死傷慘重,大約二千米長的陣線上每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具尸體。
血腥的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因為鐵了心要把明軍趕回去,所以愛德華帕蒂克少將又下令投入了第12民兵營。
這支部隊的加入終于打破了僵局,禁衛四團一營和二營被迫撤退。
因為來時的那些小舢板大部分已經在激戰中毀壞,所以多數官兵只能扒拉著碎木板泅渡過河,一些重機槍和迫擊炮也倉促遺棄了。
參戰的五個步兵隊一共遭受了超過三百人的巨大傷亡,而澳軍也因不顧代價的瘋狂反撲而損失慘重,大量人員因為暴露在炮火下而遭殺傷。
凱恩斯這一隅之地的戰斗牽扯到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澳大利亞人上下都殷切渴求著勝利。
麥大帥親自從墨爾本飛赴布里斯班,以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的身份直接指揮這場戰役。
之前在湯斯維爾布防的第2步兵師兩天前就已經啟程,乘火車趕赴凱恩斯增援。
然而部署在莫爾茲比的大明空軍單位已經轉變任務,逐漸減少對前線部隊的支援,開始加大力度轟炸后方交通。
一字長蛇的鐵路線脆弱不堪,修了炸、炸了修,利用火車前往凱恩斯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第2步兵師只能靠著雙腿趕赴目的地。
陸戰狀況如此,海上的形勢卻出人意料的平靜。
tf12艦隊的殘兵敗將已經撤回珍珠港,澳洲地區可用的水面艦艇部隊只有小貓二三只最大的戰艦是澳大利亞號重型巡洋艦,其次是荷蘭人的特羅姆普號輕型巡洋艦。
除此之外就是十幾艘分屬荷、澳、美的驅逐艦了。
僅憑這些東西去跟堵在家門口的明軍艦隊血拼太天真了,那等同于送掉這寥寥無幾的家底。
而在中太平洋地區,明美雙方陳兵無數卻毫無動靜。
龐大的甲字一八〇特務艦隊在馬里亞納群島和加羅林群島一線游弋,按兵不動。
各型艦艇數以百計的太平洋艦隊在馬紹爾群島和威克島一線巡邏,同樣按兵不動。
明軍上層希望美軍會調艦隊南下解澳洲之圍,可惜后者卻頂住了這個陽謀,偏偏就坐視不管,反正現在澳軍是在本土作戰肯定能招架得住。
這樣詭異的局勢被一名英軍將領稱作“sientacificar”,也就是太平洋靜默戰,這個叫法很快就在世界范圍內傳開了。
不過大明海軍的耐性已經被消耗得七七八八,以宋仲楷為首的高級將領們正在考慮向北太平洋方向試探一下。
最好能引誘出一部分美軍艦隊,然后以己方占據數量和質量優勢的航空母艦給予其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