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目標串烤饅頭鈾礦來咯
坦克這一機械設備的集合體非常依賴系統工程,或者說整合能力。
如果整合不佳,那么可能空有良好的設備技術,拼湊在一起卻得到了一堆工業廢品;而整合能力又取決于經驗、需求、設計師主觀能動性。
除了蘇德以外,各大列強在大戰初期裝備的坦克都不盡如人意,只能說勉強能用。一直到了中后期,各家的坦克才終于像模像樣了起來。
一機公司如今能拿出這樣的設計,在周長風看來倒也稱得上合格。
畢竟這才剛剛步入四零年啊,時間上是非常充裕的,原型車存在很多的優化空間。
盡管其它方面有優有劣,可大明坦克在總體布局上卻頗為先進主動輪后置,相應的變速箱也和發動機一起放在車體后部。
主動輪放在前邊更容易被正面來襲火力擊毀;同時變速箱在車體前部,動力需要經過一根貫穿車體的傳動軸來傳遞給變速箱,設計不當的話會導致車體加高。
主動輪后置則是大戰之后的主流,不過在如今的技術水平下也存在換擋困難的缺點,而且操縱費勁、頓挫、延遲。
一機公司設計的甲方案車長58米、寬262米、高265米,戰斗全重211噸。
首次應用焊接工藝制造,但據說次品率很高
車體正面垂直裝甲厚70㎜,車體側面厚24㎜;炮塔為六角形,炮盾為70㎜,正面為60㎜,左前側和右前側為38㎜、左后側和右后側為24㎜。
乙方案基本一致,只是車體正面改成傾斜裝甲相對于法線45°,厚度則相應的削減為50㎜。
相應的,由此節省的重量被加強到了側面,車體側面由24㎜加強到38㎜。
若簡單的使用余弦公式計算,乙方案的傾斜裝甲等效為50s45°7071㎜。
然而實際情況卻更為復雜,炮彈的口徑、質量、著速都會影響侵徹傾斜裝甲的效果,比較泛用的參數是td值,即受擊裝甲厚度和來襲炮彈口徑的比值。
假如來襲炮彈是4謝爾曼發射的75㎜穿甲彈,受擊裝甲傾斜45°,那么td值即為066,查閱經驗圖表可知等效系數為16。
也就是說這50㎜的傾斜裝甲實際上可以發揮出大約80㎜垂直裝甲的效能。
聽完設計團隊侃侃而談的介紹以后,周長風和幾名陸軍將領都頗為滿意。
在這冰天雪地下,忘形了的前者伸手摸了摸原型車,結果
皮膚上的細微汗水瞬間凝結,右手直接凍在了鋼板上,旁人連忙倒了杯溫熱的茶水解凍。
周長風尷尬的岔開話題,“傾斜布置的效果確實不錯啊,不過為什么不再加大些角度我聽說大傾斜角度的效果更好。”
先前那名工程師面帶笑意,點點頭,“周待詔所言極是,不過那樣就又得將駕駛位向后移些,車內空間太緊張了,不妥。”
為了便于運輸,試制四〇式坦克在尺寸方面有所取舍,看上去略小,尤其是車體寬度大約比西方坦克窄了大約二十厘米。
車內空間有限,為了保證車組成員舒適性并且攜帶足夠的炮彈,因此即便應用了傾斜裝甲也沒有太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