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劍指塔拉瓦;大海戰的前夜
同一天,朱泠婧收到了來自大都督府海軍處和參謀處聯合署名的奏報。
「戰爭勝負取決于野戰力量,而今大洋上野戰力量之核心便是航母。為達成現有方略,最為直接與有效之辦法便是設法引誘美艦隊。」
「我們確信攻占吉爾伯特群島能對美施以巨大壓力,從而誘出美艦隊,以優勢力量予以重創,若能擊沉三到四艘便可謂勝利,前景明朗。」
「如若敵人拒不應戰,吉爾伯特之塔拉瓦諸島礁便盡落我國朝之掌控,當地砂土利于機場構建,由此屏蔽美澳聯軍,又可作北上攻略夏威夷之支點。」
朱泠婧相當贊同這種在她看來銳意進取的策略,而且比太上皇朱士堰更加青睞。
雖說戰略決戰等同于豪賭,但她認為自己輸得起,而且眼下大明海軍優勢甚大,即便決戰發揮一般也穩賺不賠。
所以值得一賭
周長風再一次感受到了陸權國家對于海軍力量的奇妙心態,縱觀大明海軍迄今為止的一系列舉措,總體來看都是防御姿態,即便是進攻行動也屬于攻勢防御戰略。
而且大明決策層似乎從來沒有把海軍當成國之根本,并不吝惜將艦隊當作消耗品哪怕是最新銳的戰列艦也一樣。
他們仿佛覺得,只要海軍能爭取到充足的時間來讓陸上勢力在南洋地區安穩扎根,那么把艦隊拼光了也無所謂。
別看大明海軍占據了最多的軍費開支,可在宏觀上依舊是為陸軍服務的;空軍也是一樣。
尤其是在航空兵力量得到證實之后,這種思維模式的鋼印更加牢固沒有不沉的航空母艦,但陸地機場卻永遠存在,陸軍和空軍足矣擊退一切來犯之敵。
當然,這是除了海軍上層以外的決策層的心態,大明海軍自己肯定不情愿被當作消耗品。
若不是推脫了太久,如今被各方催戰催的緊,大明海軍可不愿意主動出擊,他們更傾向于守株待兔等美軍艦隊上門來。
這一次,吉爾伯特群島攻略計劃是在海軍都督宋仲楷親自主持下制訂的。
負責計劃主體框架輪廓的有兩人,分別是大明海軍中對航母戰術鉆研最深的歐陽章華海軍少將,還有海軍處行動科的董鑒上校參謀。
其余細節部分則由眾多參謀們按照專業分工填充完善。
攻略計劃的目的有二,一是占領吉爾伯特群島上的主要島礁,建立空軍基地;二是引誘美軍太平洋艦隊,并努力與之決戰。
如果達到基本戰役目標擊沉兩到三艘航空母艦,占領塔拉瓦環礁和馬金環礁,那么將極大的削弱美軍反擊力量,沉重打擊其斗志。
保守估計,這能夠將美軍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的時間推遲到兩年半以后,大明將會有充足的時間鞏固在南洋的防御。
大明海軍傾其所有,將投入甲字一八〇特務艦隊的全部力量。
作戰序列為:
首先是第一編隊,由宋仲楷親自指揮,以戰列艦為核心。
甲字三十一炮擊艦隊,4艘高速戰列艦、2艘重巡、3艘輕巡、9艘驅逐艦。
甲字三十二炮擊艦隊,5艘低速戰列艦、3艘輕巡、9艘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