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
“對,我都讓林溪把票給買好了。”夏筱詩挽著周長風的右手,柔聲道“隆中對,前些天才公映,走嘛先生,我們都好久沒一起去看電影了。”
“很久你確定”后者啞然失笑,斜睨著她,“那我們上個月去看的是什么”
習以為常的打情罵俏之后,本想宅家的周長風還是敵不過家妻,在暮冬時節的晚上陪她一同去了電影院。
隆中對對于中國人再熟悉不過了,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講的是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
一直以來三國題材都較為火熱,受眾甚多,這部斥巨資的電影歷經多年精心拍攝,千呼萬喚始出來。
不過這部電影的風評兩極分化嚴重,周長風就覺得不太好,因為電影講述的時間跨度太大了,從劉備屯兵新野到諸葛亮北伐一共相距三十幾年,這就導致劇情跳躍倉促而稀碎。
看到最后半個鐘頭時,全神貫注的周長風忽然發現身畔的夏筱詩已經睡著了。
這女人,純粹是來享受一起看電影的時光
恰在此刻,畫面中出現了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的片段。
「蜀地多山,坎坷崎嶇,艱險難行,尋常車馬運糧不易,建興九年,諸葛亮復出祁山,以木流牛馬供給北伐」
發散性思維在此刻起了妙用,周長風可謂靈光一閃,瞬間就聯想到了后世美國人的天價手推車。
美國人發現,在叢林、丘陵等復雜地形下,標準運輸載具難以通過,彈藥、食品、器材只能依靠士兵人力背負,極大的影響了作戰效率。
為此,美國人耗資8億美元開發了力量增強型靜音戰術手推車steed,采購價每輛“僅”需17萬美元。
這種手推車自重86㎏,而同等質量的白銀為63萬美元。
配圖
有意思的是,周長風認為這種有輔助動力的手推車恰恰很適合如今明軍的作戰環境。
現在的常規卡車越野能力低下,在復雜地形的運輸效率不佳,明軍又遠遠不像美軍那樣可以豪奢的大量裝備半履帶車。
綜合來看,這種動力手推車相當契合大明的國情,如果能開發一種廉價的相似玩意就好了。
電影剩余的片段周長風再沒有心思去看,他在接下來的半小時里都在思索著如何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拼湊出方便大規模量產的動力手推車。
電動機不予考慮,有刷電機和鉛酸電池的續航太低了。
在內燃機中做選擇的話,汽油機比較中庸,而且小型汽油機的扭矩可能不夠可觀,拉不動重物。
于是乎,剩下的選擇就變成了單杠柴油機。
扭矩不詳,遇強則強
章推一本書,有興趣的書友可以看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