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咻咻咻的擦肩而過,但明軍士兵們對身旁被打倒的同袍毫不理會,依然大步流星地向前猛沖。
直到伴隨沖擊的軍官吹響了哨子,發號施令要求臥倒中止沖擊,那洶涌而來的浪潮才為之一滯。
“轟”
一發炮彈迎面飛來,噴吐著火舌的一挺勃朗寧水冷式重機槍在猛烈的爆炸中化作扭曲的廢鐵。
美軍陸戰隊員的殘肢斷臂像樹枝一樣旋轉著落下,老舊的湯米盔則跟飛盤似的飛出去幾十米遠。
大明陸軍也好、海軍陸戰隊也罷,步兵團重火器營步兵炮隊有4門三七式112㎜步兵炮。
這種火炮為了盡可能的輕便而采取了劍走偏鋒的極端設計加長搖架長度、增加后座行程、減少后座沖擊,這樣就不需要把炮身結構制造的太堅固厚實,從而減輕整體重量。缺點是在大仰角射擊時容易發生彈跳,甚至自己把自己掀翻。
全重737㎏,射程僅有4700,身管倍徑82倍。
因為身管很短,不需要承受高膛壓,所以其112㎜殺爆彈是一種薄殼彈,竟然填充了足足303㎏韓氏炸藥。
明軍刻意深藏不露的幾門步兵炮給予美軍防線沉痛打擊,土木工事哪能經得起這玩意的轟擊
讓美軍官兵驚詫的是,明軍進攻出發陣地和沖擊出發之間的地方有幾個掩體,起先無人注意,但現在卻不斷有大團煙塵從那兒噴涌出來。
緊接著就有炮彈飛來爆炸,任何機槍掩體都遭到了轟擊,甚至連勃朗寧自動步槍也挨了炸。
面對陸戰一團一營的兇悍進攻,陸戰5團二營的陣地搖搖欲墜、險象環生,兩個連隊的陣地接合部被沖過來的明軍撕開一個大口子。
這個突破口從一開始的六十米迅速撕扯到一百五十米,明軍官兵以班為單位向左、前、右擴大戰果,用密集的自動火力壓制前來增援的美軍。
二隊三排三班的八名士兵甚至都順著電話線摸到了c連的迫擊炮分隊陣地前。
雙方在只相距二十幾米的距離上突然遭遇,立刻發生了短促的交火。
左邊那個圓形迫擊炮掩體被扔進去了兩枚手榴彈,兩聲爆炸和慘叫后就蔫了。
右邊卻不一樣,進去的手榴彈被反扔回來,在半空中爆炸,波及了幾名試圖沖過去的明軍士兵。
緊接著,那掩體中逼急眼了的陸戰隊員拔掉了60㎜迫擊炮彈的保險絲,拿起來重重一敲,然后用力扔了出去。
“轟”
連續扔了好幾發炮彈,這才炸退了這小股明軍的突襲。
可在戰場正面,80高地西側的美軍陣地已經趨于崩潰。
許多困守在塹壕或散兵坑中的陸戰隊員發現附近全都是聽不懂的語言,驚恐之下跳出戰壕向后退卻。
這時,陸戰5團一營a連趕來增援,撞見了慌忙撤下來的散兵游勇。
連長賈斯汀上尉怒不可遏,一腳踹倒了一名士兵,拔出7911手槍咆哮道“你們還有子彈,那就繼續戰斗,世界上沒有活著的膽小鬼陸戰隊員”
一名滿身血污和泥土的少尉走了過來,“上尉,中國人已經占領了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