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鰹魚號ss184潛艇和明軍艦隊相距非常近。
在2350到015的時候,她與遼河號輕型巡洋艦只隔大約九公里,但雙方都沒發現對方,就像黑夜中趕路的行人一樣擦肩而過卻渾然不知。
5月10日早晨,初升的朝陽驅散了海面上的薄霧。
655,河豚號ss198潛艇發現了東北方向的幾艘船只,很快確定那正是來犯之敵。
被發現的是宋仲楷親自指揮的第一編隊,蘊含其坐標的電訊被立刻發出,同時也被明軍無線電監聽小組所察覺。
738,從東湖號水上飛機母艦起飛的一架三七式輕型水上飛機發現了在艦隊右邊十公里外偷偷尾隨的美軍潛艇,隨后朝其俯沖投彈。
河豚號立刻下潛規避,宜興號驅逐艦脫離艦隊前去搜捕這只獵物。
在長達九個小時的貓捉老鼠的游戲中,宜興號實施了四次攻擊,并在傍晚時分成功用深水炸彈擊沉了這艘潛艇。
“被發現了,空襲肯定會來。”宋仲楷抬手看了一眼手表,說道“發電告知二編隊,算好時間看看能否伏擊一回。”
“得令。”
永樂號的無線電監聽小組在這三天里截獲了大量美軍的電訊,美軍的通信往來之頻繁讓人非常吃驚,竟達二百二十多條,多得有些反常。
得益于東梢間上下的努力,明軍可以解讀其中一小部分內容。
不過這兩百余電報里有用的信息很少,基本上都是關于統籌規劃空襲的交流,唯一有價值的是其中一道電訊提到了薩拉托加號的呼號。
宋仲楷有理由懷疑美國人在策劃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
因為美國“灰色”外交密碼處在完全破譯狀態,大明方面比較及時的了解了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的更換。
誰也沒想到新任的司令官竟然是個突然從少將提拔到上將的家伙,排在他前邊的、資歷更老的有十幾個人,以至于大明海軍普遍覺得這是個障眼法,真正的司令官另有其人。
“報,總兵,一編隊于七時二刻被敵潛艇發覺,預計將遭敵轟炸。”
收到來自永樂號的電訊后,身在紫微左垣號的歐陽章華也隨后下達了命令。
“傳令,驅逐機隊半數升空,其余預備。”
隨著他一聲令下,兩艘裝甲航母都亮起了燈光信號。
很快,早就預熱完畢的三七式艦驅就呼嘯著沖出了飛行甲板,然后躍向湛藍的天空。
盡管不清楚薩拉托加號究竟在哪,但軍官們大多認為她不可能臨陣脫逃,很可能狡猾的躲在夏威夷附近海域,隨時準備突然襲擊。
以少敵多,不使些陰謀詭計注定沒有贏面可言。
理論上薩拉托加號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想發現她就如同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一般來說,在沒有確切情報支持的前提下,指揮官應該考慮到最糟的情況,并以之為基礎衍生出更加激進的方案,然后挑選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