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強敵環伺的境況可謂殺機四伏,伊利夫少校很清楚只有一次機會,而且極其冒險。
“根據8日更新的戰情簡報,在西南太平洋活動的敵方航母只有天市右垣號。”
幾分鐘后,他驚喜的發現右前方約十公里外出現了一支迎頭駛來的艦隊,除巡洋艦和數艘艦種不明的艦艇以外,其中包括一艘航空母艦。
1741,雙方直線距離只相隔不足六公里。
“那一定是敵方的,企業號不是這樣。”
1747,魚雷計算器完成了發射諸元的解算,兩分鐘后,他干脆利落的下令“發射魚雷”和“下潛到300英尺”。
聲吶兵低著頭大聲道“敵艦螺旋槳正在加速,船舵在偏轉,可能他們發現魚雷了。”
又過了約四十秒,沉悶的響聲從耳機中傳來,其余人也感受到了輕微但明顯的晃動。
這意味著魚雷取得命中了
之前1751時,號驅逐艦發現了來襲魚雷,并立刻使用信號彈和信號燈示警。
天市右垣號隨后右滿舵機動規避,躲過了四枚魚雷,但仍有兩枚避之不及。
劇烈震動把一些人重重的摔向艙壁,還有人沒站穩從樓梯上滾落下來,跌得頭破血流。
值得慶幸的是二者只有一枚爆炸,位置是第49號肋位,533㎜魚雷的巨大威力不是天市右垣號的水下防護系統能夠承受的,她的右側船體被炸開了一個碩大的洞,損管單位聲稱這個破口大得可以塞一輛戰車進去。
比起進水,更可怕的是水下爆炸產生的高能氣泡,它們引燃了艙室中的可燃物,誘發了一場大火。
不久,蔓延開的火勢已經威脅到了鄰近的航空汽油儲存艙,隨著越來越多的損管隊員趕到,火勢才暫時得到了遏止。
鍋爐艙雖然距離魚雷炸點有十多米遠,但仍然受到波及,一共出現了九個大小不一的漏點,海水從中激射噴出。
水兵們將能找到的堵漏氈和支撐桿都塞了上去,甚至連被褥和衣服都一股腦兒的丟了過去,可進水仍在加劇。
水下四米多的壓力不容小覷,為了對抗水壓,水兵們的體力消耗甚快,不得不輪流上陣。
一個小時后,鍋爐艙中的海水已經齊腰高,全功率運作的排水泵也只能延緩進水速度。
2007,幾臺大型重油鍋爐接連熄火,喪失蒸汽供應的蒸汽輪機隨即停轉,電力自然而然的也很快中止。
緊急發電機的功率有限,僅能維持最基本的設備運作。
昏暗的紅色燈光下,海水接近胸口高度,浮力和阻力讓移動都格外困難,精疲力竭的水兵們無法再保持對進水點的堵漏,擁在一塊的人群不斷被噴涌進來的海水沖散
機庫下層甲板的一些人嗅到了不對勁的焦糊味,起初他們以為這是從下邊飄上來的,但沒過多久就發覺這是中層甲板出現了火情
經過初步推斷,恐怕是一些火苗順著貫穿各層甲板與艙室的纜線管道燒了上來。
主要電力中斷讓損害管制作業變得極為困難,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水兵們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