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機庫就是這一點好,方便艦載機在機庫中進行暖機預熱。
“必勝”
進駐考愛島的空軍第一驅逐機支隊討論以后的結論是不太可能成功起飛多架戰斗機,最后集思廣益,確定為三六式戰斗機只加注三分之一燃油,盡可能減輕重量以縮短起飛滑跑距離。
“出于安全考慮,本艦在放飛艦載機以后會立馬轉往西北,高速遠離。諸位務必記好,如果飛機受傷就不要冒險返航了,飛到考愛島去便是。”
太微左垣號上所有官兵都還在各司其職的忙碌著,地勤人員在燈光下對機庫中停放著的艦載機進行最后一次檢查、飛行員早早的回艙休息養精蓄銳、炊事兵在為明天的餐食做準備。
一些軍官對此將信將疑,直覺告訴他們這種就地取材、臨時趕工出來的玩意不怎么靠譜,可是回顧以往,周某人的奇思妙想卻又往往是奏效的。
在太微左垣號的機庫中,已經接受過最終檢查的飛機都開始預熱引擎了,排放出的廢氣很快就被海風吹了出去。
“不勝不歸”
后半夜,艦隊到達瓦胡島以北450㎞的預定轉向點,隨后調整航向至165度。
艦載機支隊隊正黃平東是空軍出身,五年前被海軍挖墻腳挖來海軍,是大明海軍當中最優秀的航空兵指揮官之一。
海風裹挾著他的聲音,傳到稍遠些的地方時變得有些模糊。
之后戰端一開,生死難料,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活下來。
“拿下瓦胡島,這仗就贏定了,能不能拿下瓦胡島,全看這回能不能成,敵人的守備必定森嚴,但我們要爭取勝利把國朝的光輝、榮耀落成板上釘釘的事實”
除了個別心態極佳的家伙,絕大多數明軍官兵都睡得很淺,幾乎一聽到響動就下意識的翻身下床了。
或者說,在場的這么多同袍當中,必定會有一些人血染長空。
另外,當時隨艦隊而來的三架重裝炮艇機當中,尚有僅存的一架鸕鶿八號處在可用狀態,它被藏在島嶼北部的哈納雷灣,整架飛機被偽裝網和枝葉遮蓋,完好無損。
當時針跳到下一格時,各艦都不約而同的響起了起床鈴。
無人松懈,一切都是為了讓明天清晨的奇襲萬無一失。
6月16日514,寂寥的茫茫大海還被黑暗籠罩著。
一種生離死別的感覺忽然涌上心頭,這種感覺上次出現還是幾個月前的塔拉瓦海戰時。
6月15日,日暮西洋,丙字五十二空襲艦隊仍然保持向東航行。
此刻簡報室里的黑板上已經畫出了瓦胡島上各個目標,還勾勒著飛行路線等等信息。
一架架飛機被升降機提升到飛行甲板上,折疊的機翼被翻下展開,初升的朝陽灑出放射狀的紅光,航空炸彈的外殼泛著晨曦的輝煌。
地勤人員和水兵們紛紛喊了起來,振臂高呼。
太微左垣號已經加速到30節,艦艏破開大海,在深藍色的海面上留下一條長長的的雪白航跡。
風浪比預想的更大,艦身橫搖幅度為7°左右,這是較危險的狀況,正常來說如果橫搖幅度超過6°就應該中止放飛艦載機,可現在箭在弦上,哪怕再翻一倍也得出擊。
地勤人員抽出了飛機輪子前邊卡著的楔形木塊,快步退了旁邊。
航空導引官手持信號槍,站的筆挺,隨后朝天打出了一發黃色信號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