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距西海岸接近四千公里,遠超單引擎戰斗機的航程,所以美國人固然能像批發似的制造出大量的飛機,卻無法及時補充到夏威夷,只能用船海運過去。
而且那兒有現成的美軍水上飛機基地和北洛陸軍機場,前者可以改作碼頭用來補給,后者可以進駐己方航空兵。
為了增加抗風險性,他暫時放棄將哈雷瓦作為優先登陸點。
大都督府的主流看法是以己之長擊彼之短,哪怕付出較大代價也要拼光美軍在夏威夷的航空兵。
經過這幾天的一系列戰斗,明美兩軍均意識到圍繞夏威夷的對抗將是一場持久戰,雙方決策層都進行了研討和調整。
空軍要繼續向考愛島增派作戰單位,源源不斷的輸血,同時保持對瓦胡島的空襲,迫使美軍戰斗機升空迎戰,從而不斷消耗其可用飛機。
配圖
哈雷瓦地區易攻難守,假使己方在損失部分裝備和人員的狀況下好不容易開辟了登陸場,美軍投入預備隊實施大舉反擊,那時的處境就危險了。
“哈雷瓦海灘確實不錯,挺適合大規模登陸的,不過地形較平緩,也方便敵人大舉反撲,不好守。”周長風解釋道。
單看戰斗機的話,美軍在戰役打響前部署了約一百五十架,先扣除掉損失的,再加上新補充的,如今還剩下一百架左右。
其余數百架轟炸機和魚雷機沒有空戰能力,無需考慮。
“那就加大力度吧。”周長風看了一眼在場的幾名空軍軍官,若有所思的說“哈納佩佩的土地施工起來挺方便的,預制跑道馬上就鋪完了,明天大概就能用了。”
姜軒點點頭,行禮道“職隨后去檢查,先告退了。”
此前因為只控制著一個機場,明軍飛機的出擊效率不高,單次能投入作戰的機群不過四、五十架。
一旦哈納佩佩機場完工投入使用,明軍便可組織起百機編隊,對瓦胡島的美軍施加更大壓力。
姜軒認為在三到四天里拼光美軍的航空兵力量是有可能的,最遲不會晚于月底。
交通艇在海面上緩緩航行,載著他來到了西南邊的小村鎮哈納佩佩。
海風拂面,旌旗招展,松軟的沙灘讓人萌生出過去踩兩腳的念頭。
修長的跑道已經成形,旁邊碼放著大量穿孔鋼板,工兵們正在將這些東西鋪設在平整的跑道上,幾輛推土機則在繼續修建第二條跑道。
次日,下午。
一架架飛機從天而降,穩穩降落在跑道上。
得益于推土機和預制穿孔鋼板,這座野戰機場在短短數天里就完工了第一期計劃,身為考愛島明軍空軍部隊中軍銜最高者,姜軒將之定名為懷遠機場。
他和一眾軍官策劃了接下來的大規模空襲方案,飛行員們迫不及待的領受了任務,可以說空軍上下都對瓦胡島的制空權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