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都有從陸地深處射來的炮彈落在海灘上爆炸,有75㎜的、有105㎜的、有155㎜的
7月23日下午1430,瓢潑大雨終于減小了,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士兵們已經習慣了在敵人的炮火下繼續作業,不再像幾個小時前那樣慌慌張張的尋找掩護,秩序井然。
陸戰三旅五團由于總人數較少,最早完成全體上岸。
登陸艇來不停歇的往返于貨輪、登陸艦和灘頭之間,將大批重武器和補給品運送上岸。
一個營又一個營的明軍順利上岸,幾架三七式艦驅從北落師門號輕型航母滑跑升空,盤旋在天上負責警戒。
一些樂觀的人甚至在軍官俱樂部中放出豪言他們已經把防線修建得極為周密,中國人如果正面進攻,那么哈雷瓦就會成為夏威夷的索姆河
“回告總兵官,五團各營現在已經全部上陸,團部、炮營還在下船,估計兩刻鐘就能成。”
兩個包都是美軍制式防水帆布包,一個是裝地圖的、一個是裝筆記本和備忘錄的。
綜合分析己方的偵察結果和繳獲的文件,美軍在哈雷瓦地區布置的縱深防御體系可以說相當堅固,乍看之下沒什么破綻。
瓦胡島的西邊是懷厄奈嶺、東邊是科奧勞嶺,較為平緩的原野就夾在二者中間,可以視作谷間平原。
美軍順著谷間平原布置了三道防線,防御正面寬約五公里。這個寬度較窄,攻方無法展開過多兵力,守方卻能很好的集中兵力和火力。
周長風和一眾參謀也都琢磨不出更好的辦法,暫時找不到薄弱環節適合突破,只能按部就班的準備攻勢,先集中力量進攻較弱的側翼。
7月24日下午,朝軍第二十一團運送上岸。
7月24日傍晚,大明陸軍第一攻堅戰車營登上灘頭,該營之前因海運過程中遇潛艇襲擊而折損半數,營部與后勤隊的技術裝備損失一空,僅剩兩個隊。
7月25日凌晨,大明陸軍第二野戰重炮旅全體到位,開始前往預定位置部署。
當天清早,計劃參戰部隊行軍至前沿,準備展開進攻。
和周長風一樣,鐘德心也對朝鮮人的戰斗力持懷疑態度,因此沒有讓他們參與正面進攻,只擔負掩護進攻部隊側翼的任務。
這個任務的難度其實不低,因為在敵人的視角中,他們很難分辨出究竟誰主攻誰佯攻,所以這支朝鮮部隊同樣要承受相當程度的防御火力。
下午1500,海面上的永平號戰列艦最先開火,雷鳴般的齊射巨響讓人心頭一顫。
碩大的炮彈重重砸向美軍陣地,迸發的團團硝煙在,大小不一的土塊、水泥殘片一齊向四周飛散。
隨后,整支登陸艦隊都相繼開火,向各自分配到的目標傾瀉不同口徑的炮彈。
天空中盤旋著隸屬于不同戰艦的水上飛機,他們在觀察、引導、修正火力偏差。
“我滴個天,真就炸成一片火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