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突擊戰術中,擔任領艦的靜海級需要壓制敵人的驅逐艦或巡洋艦,掩護蓬萊級突入敵陣。
大爆炸完全瓦解了前段艦體結構,沒了下方支撐的a炮塔和b炮塔立刻向下掉落,艦橋和前桅桿也開始倒塌,重重的拍進大海
九發400㎜穿甲彈以770s的速度飛出,982㎏的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可以對老舊的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的任何部位構成致命威脅。
“簡直天助我也老子要給林尋真那廝請功”梅暄振奮至極,他緊握著拳頭,咬牙道“有敵無我,拼真功夫的時候到了,一艘也別想逃”
除這兩發炮彈有效命中以外,其余七發全部近失。
裝甲盒像是被暴力撬開的罐頭一樣,濃厚的黑煙和熾熱的火焰在沖擊波的裹挾下噴涌向天空,密密麻麻的金屬碎片和殘肢斷臂被拋向四面八方
南溪號是蓬萊級十五號艦,由達鼓造船廠建造,至昌三十八年交付使用。
大明海軍以前的條令中要求驅逐艦在突擊時優先向敵艦發射白磷縱火彈,白磷自燃的同時會放出大量煙霧,理論上這可以極大的干擾敵艦的正常作業。
很長一段時間艦艇部隊都是這么訓練的,但后來多次實驗和演習表明這個打法的效果并沒有理論上的那么好,所以自從至昌三十七年以后就沒有硬性要求了,不過如今很多老兵和將領仍然保留著這個習慣。
在沖鋒的過程中,負責掩護的長樂號超級驅逐艦遭到了美軍舊金山號重型巡洋艦和多艘驅逐艦的集火攻擊,不斷有炮彈在艦體和上層建筑爆炸。
短短三分鐘內,長樂號就中彈數十發,造成最大損傷的是一發203㎜通常彈,直接炸毀了長樂號的二號炮塔,并導致一號炮塔故障。
美軍戰艦拼命開火,企圖攔截爭先恐后撲來的這幾艘明軍驅逐艦。
251,其中一艘蓬萊級驅逐艦名山號被費城號c41輕型巡洋艦連續命中多發炮彈,在機動規避的時候又遭到芝加哥號的高平兩用炮的攻擊。
該艦受損嚴重,海圖室亦被一發127㎜通常彈炸毀,艦長及多名軍官重傷,不得不提前朝著相距四公里的目標匆匆打光了魚雷,然后轉向撤出戰斗。
南溪號可以說相當幸運,其余三艦為她分擔了絕大多數火力,她在幾乎無損的情況下一路突擊到了相距加利福尼亞號三千多米遠的地方。
直到這時,越來越多的炮彈才招呼向南溪號。
艦長胡搖升側首大聲道“檢查魚雷檢查魚雷”
隨后,廣播中傳出了艦長下達的命令,中段甲板的煙雷兵們在顛簸的狀況下對魚雷進行最終檢查。
蓬萊級性質上屬于高速雷擊艦,使用的魚雷非常特殊為480㎜中型魚雷,因為標準的512㎜艦用魚雷太過沉重,上限差不多就只能做到五聯裝。
她的發射器更為駭人,這是一種上三下四呈等腰梯形排列的七聯裝魚雷發射器,有專門的鋼制保護殼以防被子彈或破片損失。
像這樣可怕的重型發射器,每一艘蓬萊級都搭載有4具。為平衡重量避免超重,蓬萊級的火炮配置被削減至4門單裝128㎜艦炮薄弱的輕量化全封閉炮塔,只能抵擋子彈和破片,高射炮和深水炸彈也大幅削減。
253,一發呼嘯飛來的127㎜通常彈撞在南溪號的艦橋下方爆炸,二號炮塔當場報銷,沖擊波和高速破片也把艦橋擋風玻璃擊碎。
“甘霖老母的”胡搖升被劃破了臉,整張臉全都是血,他厲聲喊道“傳令左舵,轉向十五度準備動手,煙雷官自行決斷,送狗日的到海底去”
半分鐘后,端著望遠鏡的煙雷官淡淡道“雷擊射向一七五,定深三公尺,一號二號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