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然,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突殺給給”和“板載”吶喊聲響徹哈雷瓦地區遍布彈坑的原野間。
大批額頭上纏著白布條、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的日軍以疏開隊形向美軍陣地接合部發起沖擊,短短幾十秒就有數百人涌入了美軍的前沿陣地。
首先發現“明軍”夜襲的是第501空降團e連,他們立即使用迫擊炮發射照明彈,同時打電話呼叫炮火支援。
81㎜迫擊炮打出的照明彈在半空中徐徐下降,散發的慘白光芒將周圍幾公里的土地照得通亮。
放眼望去,只見數不清的密集人潮正向涌浪一樣滾滾而來,刺耳的哨子聲、歇斯底里的喊殺聲令人毛骨悚然。
“敵方步兵正在接近”
“他們太多了”
驚恐的美軍士兵們使用手頭的一切武器開火,許多人在恍惚間就被刺刀捅死在睡袋中。
在隔壁陣地,第7師第32團的一個備用指揮所沖進了幾個身影。
“西內”
沖鋒槍“噠噠噠”的掃射中,還沒反應過來的六、七名美軍士兵和參謀就被當場射殺。
夜間指揮的難度很大,戰況混亂,大多數人很快就失去了指揮,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
突入敵陣的搜索大隊官兵索性三三兩兩的向四面八方滲透,看見人就開槍、遇到帳篷就扔手榴彈,這反倒讓局勢更加混亂。
一些人甚至摸到了距離第7師師部僅幾百米的地方,師長查爾斯懷特準將都拔出了手槍、戴上了鋼盔。
少頃,美軍坦克轟隆轟隆的駛來,瘋狂開炮掃射,這才解決了這些滲透到心臟地帶的威脅。
大明朝廷對仆從軍的建設沒有太費心思,日本防備軍本質上是一支輕步兵單位,缺乏身管火炮,也不具備像樣的攻堅能力。
為便于后勤統一管理,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以兵部簽發的老舊的二一式栓動步槍和二〇式重機槍為主。
鑒于制式輕機槍的成本比較高,兵部官員覺得這很不劃算,有人別出心裁的想到了歪主意把輕機槍替換為手提機槍好像也差不多
一挺三三式輕機槍的采購價為720圓,一支三九式沖鋒槍僅94圓,沖壓工藝的沖鋒槍無論怎么看都是不錯的廉價替代品。
于是乎,日本防備軍只有在中隊連一級才配有三挺輕機槍,各分隊班卻配有兩支沖鋒槍。
顯然兵部老爺們并不在乎缺乏輕機槍的負面影響,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不用擔責。
客觀來說,這樣的配置似乎在近接作戰中更好用些
激戰持續了整個后半夜,期間明軍前線部隊也不斷用迫擊炮和火箭炮攻擊美軍陣地縱深地帶,以期造成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