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短距滑跑以后,四架飛機悠然升空,慢吞吞的爬升,飛向幾十公里外的莫卡普地區。
同時,兩艘登陸艦也運送著一批補給品和幾門過山炮來到了莫卡普半島卡內奧赫灣。
明軍軍語中所謂的“山炮”其實指的是榴彈炮,因彈道彎曲的緣故所以有了這個約定俗成的叫法。
至于真正的山炮輕型山地榴彈炮,軍語中則叫作“過山炮”,因為只有這種類型的火炮可以分解攜行翻山越嶺。
因為作戰環境普遍丘陵山巒縱橫,地形復雜,所以明軍的大多數火炮本來就追求輕便,即使是普通的三三式80㎜榴彈炮戰斗全重也才660㎏而已,甚至比一些歐洲軍隊的75㎜山炮還要輕。
意大利的34型山炮重780㎏、德國的bg36型山炮重715㎏。
這種情況下,明軍序列中的山炮重量之輕可想而知。
三七式80㎜過山炮采用間斷螺紋炮閂、長搖架、長后座行程的設計,制造時采用許多鋁合金和鋁鎂合金部件,戰斗全重僅408㎏,可以說輕得令人發指,不過因為成本高昂,所以產量較少。
遵照周某人的命令,明軍使用小型聯絡機在科奧勞嶺上來回飛,尋覓位置合適且較為平緩的山頂。
眼下最妙的地方是一處被標高為585的高地,西距珍珠港直線距離七公里、南距檀香山城區六公里。
明軍將三門三七式過山炮拆為分解狀態,把單個部件掛在旋翼機下方,旋翼機的后座不坐人,這樣剛好能夠飛起來。
等飛到585高地后,飛行員關閉引擎,旋翼機緩緩下降著陸,卸下火炮部件。
通過這樣的辦法,三門山炮全部到位,炮組成員也一個人接一個人的來到了這處高地。
不過其中一門山炮的駐退機因為掉在石頭上而損壞,實際上能夠使用的只有其余兩門。
接下來,四架旋翼機就一直在重復執行彈藥運送任務,將一箱箱炮彈運送至高地。
置身于此,珍珠港和檀香山城區都盡收眼底,位于高地的山炮對美軍后方縱深構成嚴重威脅。
一支美軍車隊正沿著公路從檀香山駛去珍珠港,結果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炮擊。
“找掩護離開公路”
“當心來襲火力”
“該死,這些炮彈是從哪里射來的”
五分鐘的時間里連續落彈數十發,猝不及防的美軍士兵們抱頭鼠竄,十幾輛卡車被打癱在公路上熊熊燃燒。
當陸戰一旅官兵做好了戰斗準備,開始陸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的時候,585高地上就率先傳來了隆隆炮聲,上邊的明軍炮兵肆無忌憚的開火,提前吹響了明軍大部隊最后總攻的號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