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斟茶的周長風“嗯”了一聲,問道“港區的火災咋樣了有消退的跡象嗎”
大都督府和兵部憂慮的發現開戰以來各種物資的實際損耗比戰前所預估的數字大得多,少則一倍、多則兩倍實際情況注定比紙上談兵存在更多麻煩和變數。
考愛島的海軍第三勤務支隊派來了考察隊,他們給出的評估結果是珍珠港至少要兩個月才能初步修復,而且也僅能簡單且基礎的維護工作,更完善的修復恐怕要大半年。
考慮到實戰中少不了進行戰術機動,一次戰役期間往往要額外加油兩次,也就是大約22萬噸,這還不計入數百架艦載機所需的航空汽油。
明軍仍然秉持著以往的慣例事先空投傳單警告過不準在投降前破壞軍需物資,事后一旦查出就會處決。
據統計可用或可修復的武器裝備統共有步槍7450支、輕重機槍881挺、各種子彈266萬發、大小火炮32門、各種炮彈13萬發、各種汽車530輛、裝甲車和坦克24輛。因為此前的戰斗中美軍大肆揮霍,導致炮彈所剩無幾。
常言計劃趕不上變化,事實還真就是這樣。
這個規矩是南安侯龐令啟所提倡的,去年奪取南洋地區的婆羅洲油田和舊港油田時就遵循了這個規矩。
龍朔級戰列艦需加注6200噸重油、永樂級戰列艦需加注6600噸重油、紫微垣級裝甲航母需加注6100噸重油甲字一八〇特務艦隊單次出擊就需要大約11萬噸重油。
8月10日,下午時分。
兵部右侍郎張熙作為朝廷專員來到了瓦胡島中部的機場,除他的座機以外,隨之而來還有一架客機,上邊搭乘著十多名欣喜無比的記者。
飛機還沒落地的時候許多人就透過方窗不停的拍照,珍珠港的火勢已經大為衰減,但黑灰色的濃煙還是直沖云霄。
機場跑道很明顯可以看到一塊有色差的地面,這些都是不久前才填補完成的彈坑。
兩條交叉跑道的中間聳立著一個用砍伐的圓木搭建的簡易塔臺,這兒原先的機棚和塔臺早就被戰火吞噬了。廢墟還未清理完畢,成群結隊的美軍戰俘正在一點一點的搬運倒塌的扭曲鋼架、波紋板殘片、水泥碎塊。
旁邊停著十幾輛越野車和卡車,周長風和一眾將領專門趕來迎接朝廷專員的到來。
“辛苦了,大老遠的趕過來。”
“哎哎,這話說的,再怎么樣也比不了你們這些身在一線征戰的啊。”
客套的寒暄之后,張熙堅持先去珍珠港周圍轉悠一圈。
他還想到造船廠和碼頭那兒去視察,可是受限于余威尚在的大火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不適的氣息,類似于炎炎夏日時瀝青散發的味道,聞多了會有些惡心。
周長風側首問道“國內狀況怎么樣張侍郎。”
“別處不曉得,京城上下是歡喜得很啊,張燈結彩,歡呼雀躍。”張熙如是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