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來了啊,快坐快坐。”
“好咧,我就坐這吧。”
“朝廷的通報也太夸大其詞了。”歐陽章華一邊斟酒一邊搖頭道“報捷不該這么來的,這么重要的消息也不好好斟酌,應該著重強調敵人還有充沛的余力、后勁。”
“是,日月社的社論我也看了,那篇社論沒署名,誰寫的”周長風一聽到這個就來氣,吐槽道“東扯西拉之后突然推導出一個必勝、坐著等別人求和的結論,真的是亂彈琴。”
“民間狂躁也就罷了,但諮政院某些沒主見的軟耳朵的家伙還真就信了,都在打主意削明年的軍費了。”歐陽章華無奈地說。
“啊”嘴巴剛碰杯子的周長風聞言立刻放下酒盞,驚奇地問道“腦袋里有哪根筋搭錯了吧”
“諮政院,不稀奇。”
“這倒也是,不過只是個別人瞎扯淡的話掀不起風浪,徒增笑柄。”
這些天來自東南西北各地的信和慰問電被寄來,周長風每天那能收到幾百封,歐陽章華亦差不多。
大量榮獲戰功的士兵家眷寫信來道謝,感激將帥英明神武的指揮讓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在帶領下斬獲如此無上榮光,得以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幾名學生因為參軍被拒而遺憾無比,集體血書表達懊惱與忿然,寧做小卒勝過書生,請求可以通過這個方式特招入伍。
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希望歐陽章華能專門題字一幅,到時候會在精心裱好之后懸于珠江大學主樓的一層走廊中,以此勵志。
歐陽章華凝視著酒盞中飄香的瓊漿玉液,憂慮道“恭維贊揚的話太多了,明明是全體將士同心戮力,現在卻像是要把功勞歸為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不能這樣下去,不僅受之有愧,而且也容易引火上身。”
神情平靜的周長風沉默了許久,最后悠悠道“高漲的愛國熱情、驕傲的國族自豪感是雙刃劍,利用它壓住了尖銳矛盾,凝聚力量一致對外,但也要承擔它的毒性。”
“哎,清醒理智的人越來越少了,再這樣下去,朝中以后要是想做些彎彎繞的決策也要難上加難,一不小心就要被千夫所指、戳脊梁骨嘍。”歐陽章華如是嘆道。
戰前大明的戰略是比較清晰的,對這場大規模戰爭所做的預期是“速勝”或“持久”兩種形勢。
速勝的論調是基于“機動力量至關重要”和“戰略要地不可或缺”的意義來構建的,此論調認為重創太平洋艦隊或攻占瓦胡島以后美國就很可能會打消爭奪亞洲利益的念頭,選擇和談,全力對付歐洲。
持久的論調是基于“明美兩軍戰略相持不相上下”和“美國先歐后亞戰略”的分析來構建的,此論調認為大明有能力和美國展開難分勝負的拉鋸戰,付出過多損失的美國終將因為戰略問題而選擇和談。
然而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勝利卻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判斷,不單單是民間,即使是朝堂之上也開始迅速流傳勝券在握的自信。
他們認為自己十足的信心是有道理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視角,目前的狀況已經“滿足”了速勝論調的條件。
第一,機動力量至關重要,現在美軍太平洋艦隊已經被重創,屢戰屢敗,損兵折將,損失了多艘航空母艦和戰列艦。
第二,戰略要地不可或缺,現在美軍丟了瓦胡島、塔拉瓦環礁等等重要地點,艦隊的行動大為受限。
正因如此,他們相信美國不得不放棄亞洲利益,主動選擇媾和,這樣一來大明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英國,肢解英國的核心殖民地印杜,迫使日暮西山的大英帝國屈膝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