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涂刷著橘色底漆的坦克外形相當圓潤,格外別致,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炮塔是圓乎乎的、車體是圓乎乎的,通體光滑,甚至連艙蓋和光學儀器的開口都屈指可數。
周長風盯著它們沉吟道“有意思,這車的避彈效果肯定非常好。”
一位高級工程師也揣測道“應該是整體鑄造出來的,不過感覺小了些,里邊的空間恐怕不充裕。”
見這些遠方來客流露出驚奇的神情,眉飛色舞的阿爾貝指著“鴨子們”介紹道
“將軍,這是法蘭西智慧的產物,它們是無與倫比的騎兵戰車,它們能成群結隊的撕碎敵人的防線,而敵人只能無奈的看著子彈和炮彈從它的身上滑開彈飛”
當其余人還在聽翻譯的話時,周長風已經清楚了這段介紹。
擺在眾人面前的便是ax40騎兵坦克,其外形獨具特色,如若采用黃色涂裝那么遠遠的看過去當真和一只鴨子別無二致。
配圖
在去年,第三共和國的軍事代表團前往英國參觀,他們對英軍所使用的a10kii巡洋坦克倍感興趣,認可了這種靈活快速的坦克的效能。
法國人決定自行研制新的騎兵坦克,而且要具備較好的防護能力,不像英國人的巡洋坦克那樣輕薄脆弱。
ax39計劃由此誕生,法國人希望將來用它來替代索瑪s35,因此ax39在設計上沿用了許多現有的成熟設計,但也增添了不少新穎的思路和技術。
可是受戰爭影響,ax39計劃一度中斷,直至民主公社政府全面接管以后才再度開啟,歷經波折后終于制造出了首批試生產型,編號也變為ax40騎兵坦克。
實際上官方都沒有批準采購,然而伊西萊穆利諾兵工廠極其樂觀,自掏腰包生產了這幾輛試生產型。
ax40騎兵坦克在結構上大體延續了索瑪s35的構造,但是采用了克里斯蒂懸掛,主動輪在后,車體兩側覆蓋有大面積的裝甲裙板。
這型坦克的最大特色就是防護能力,通體采用圓潤的外形無一條直角,這種思路雖然與t34的傾斜裝甲不一樣,但同樣可以顯著增加跳彈的幾率。
如此前衛的抗彈外形在甲彈對抗時期是蘇式坦克標志性的特色,也就是“鍋蓋頭”似的炮塔,但都沒有法國人這么極端。
ax40的空重為194噸,鑄造炮塔正面裝甲厚約60㎜,鑄造車體正面厚約50㎜。因為抗彈外形的緣故,實際效能遠超這些紙面數據,幾乎免疫小口徑反坦克炮從任何方向射來的穿甲彈。
可是這樣極端的坦克也存在嚴重缺點,至少在周長風看來是不合格的。
為了保證裝甲的完整性,ax40的開口數量很少,因為開口越多、裝甲的整體強度就越低,故而ax40的艙蓋與觀瞄設備都很少,只能說勉強夠用,視野狹窄,感知能力堪憂。
ax40的車組成員仍舊為三人,分為車長、駕駛員、裝填手,車長需要同時負責指揮、搜索、操縱坦克炮等等任務,身兼數職,負擔很大,車組作戰效率不佳。
因此在起初的驚奇之后,知曉了這型坦克的底細的大明軍事考察團一行人就失去了興趣。
“太極端了,過分追求極致。”李之潔微微搖頭,評點道。
“這對我們來說是雞肋,看著嚇人,其實不頂用,三個人干五個人的活,打起仗來必然顧此失彼。”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