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似乎凝結了幾秒鐘。
他看向面前二人,認真道“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定不負眾望。”
幾人隨后分開了,在這個過程中,那位侍從女官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
坐在擺渡車上,周長風下意識的想去對折這張便箋,但馬上就停止了動作,將之平整的夾進一本書里邊塞進手提包中。
他的心情難以平復,比原先預料的還要出奇的好。
這下連“幸臣”二字都無法被用于抨擊自己了。
在這之后的一系列后續事宜就和自己沒什么干系了,需要忙里忙外的是朝廷官吏們,自己還是操心正事吧。他這么想到。
巳時將至,上班高峰期的自行車浪潮早就消失,一路暢通。
轎車在前后護衛下行駛在公路上,直奔陸戰一旅原駐地的留守處而去
歐洲之行給周長風感觸最深的就是德、法、英、美的摩托化程度和通信能力,英美第一、德法次之。
說不羨慕那是騙人的,周長風當時就立志要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精益求精。
由于大明和平時期的常備軍的裝備標準較高,而且時至今日也未嘗大敗,所以絕大多數步兵師的摩托化程度是還算可觀的盡管大明的汽車工業偏弱。
大明陸軍步兵師包含師屬汽車運輸團,共裝備有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和二百三十多輛2噸卡車;此外,師屬炮兵團也配備一個中型汽車營,裝備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
如此計算,一個沒有臨戰加強的步兵師擁有大約四百七十輛各型載重汽車不含摩托車和越野車。
兵部軍制局很精明,在編制上對有限的卡車進行妥善分配,優先提高師部、炮兵團、直屬單位的摩托化水平,好鋼用在刀刃上。
大明陸軍在部隊摩托化建設上猶豫不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究底都是一個字錢
裝備更多載具相應的需要更強的保障水平駕駛、維護、修理的能力。
這就需要大量技術兵員,然而志愿兵之中極度缺乏這一類人,因為有技術的人極少主動從軍,明軍只能自行開班培養或厚餉征召。
大明人才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有一技之長的人很吃香,不愁沒活干、不怕沒錢賺。
何況合格的技工是寶貴的資源,工業增長少不了他們,要是大量征召技工,工部上下肯定第一個反對。
裝備更多機動載具要花錢,提升保障水平又要花錢,車輛的維護成本還要花更多的錢
于是乎,明軍的摩托化建設就停留在基本夠用的程度了。
大半年前,周長風靈光一閃折騰出來的動力手推車已經得到了推廣,歷經戰火考驗以后得到前線將士的追捧,這被證明是相當靈活好用的東西。
但顯而易見的是周某人可不滿足于此,他想要更加先進、更加精良的部隊。
量變引發質變、質變引發量變,二者可以相互轉換,太平洋戰場特殊在于任何一方都難以投入壓倒性的兵力除非另一方已經窮途末路。
一般認為在相近科技水平下,五倍的數量差是“數量”和“質量”相互比拼的極限。
可美國人能在太平洋戰場上部署五倍于明人的作戰單位嗎
這當然是天方夜譚,空有雄厚國力也不行,因為大自然不允許。
所以那兒才是比拼質量與精良程度的地方,這正是周長風執著于加強先進建設的跟進。
結合正在撰寫的草稿,周長風起草了一道奏疏,可以稱得上是凝結了他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這道奏疏名曰對太平洋將來戰事應對辦法之展望,很冗長、很詳
盡、很專業,甚至有尺規作圖和簡筆手繪,足足用了三份空奏本才寫完。
他要求從今往后對太平洋戰場地面戰斗的一切方針戰役思想、部隊編制、武器設計都應該建立在兩大基礎之上。
第一,孤立無援的島嶼不可能守住,必輸無疑。
第二,地形和明美兩國的投送能力決定雙方兵力不存在多倍數量差。
在這道奏疏中,關于部隊編制的內容羅列了具體編制和所需的武器裝備,并闡明了大致緣由。
這種編制的特殊摩托化步兵師也被稱作“展望辦法師”。
在內容一開頭周長風就毫不客氣的寫道“我對國朝的軍費預算不滿意,一分錢一分貨,無意義的節儉是對社稷百姓不負責任。”
如果打贏了還需要考慮錢的事嗎如果打不贏,省錢用什么用
這句話就足夠讓看的人心里咯噔一下了乖乖咋還先打個預防針這莫不是要用金子打造兵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