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本職工作搞定了,晚間的家事也草草收尾了,可算有空做點想做的閑事了。
周長風起身將房間一角的留聲機啟動,在輕柔的音樂下提筆寫了起來
有必要正式開始研究未來的步兵分隊戰術了,輕武器也同樣應該開始研發工作。
在步槍、沖鋒槍、機槍、霰彈槍之中,最關鍵的無疑就是機槍了。
談及步兵分隊使用的機槍,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就絕對繞不開g34與g42兩兄弟。
一樣兵器是否適合列裝取決于很多方便,不僅要看本國的生產能力,也要看是否契合本國軍隊的戰術。
德社人民軍和歷史上不一樣,他們在探索階段是兩路并行的有些步兵師遵照a版條令,裝備輕機槍,強調班組靈活配合作戰;有些師遵照b版條令,裝備通用機槍,強調一切以機槍為主。
時至今日,探索階段已經結束,后者還是成了主流,可以說和原位面殊途同歸。
無論如何,機槍都對于一個步兵班來說都是主要火力來源,以布倫輕機槍小組為例,他們三個人構成的小組能在一分鐘內向敵人傾瀉數百發子彈,其余使用步槍的士兵只是陪襯。
在戰術上,發揚火力壓制敵人是第一要務,只有這樣才能方便后續行動,反之就會處于劣勢。
進攻也好、撤退也罷,火力強大就是能占得天然優勢。
德軍獨樹一幟的把高射速的g3442通用機槍下放到步兵班,實質上是一種激進且極致的追求火力的舉措
把機槍的性能提升到極致讓步兵班擁有比其它軍隊步兵班強的多的火力班組戰術完全以機槍為核心
這帶來了兩大好處
首先就是一力降十會,可怕的機槍火力使得德軍步兵分隊在規模相當的戰斗中具備天然優勢,不管你是什么花里胡哨的招式,只要我的g3442還在,你就束手無策,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其次是能在減員時保證基本戰斗力,反正核心輸出來源是我的g3442,機槍手沒事就好,步槍手少幾個、死幾個也無大礙。
不過,萬事萬物皆有利有弊。
這個極端舉措導致德軍步兵班全部成員都要為機槍負責,所有人都要為這挺高射速的通用機槍攜帶子彈。
另一個巨大的代價是容錯率大減。
假如三名機槍手完蛋了,德軍步兵班就幾乎瓦解,戰斗力寥勝于無。
德軍這么做是基于同時代各大列強軍隊都還在普遍使用栓動步槍的背景,成效不錯。
可是明軍需要面對的最大威脅卻并非如此美軍可是大量列裝了半自動步槍了的。
同樣追求火力至上的美軍步兵班甚至可能出現裝備兩挺勃朗寧自動步槍、其余人使用半自動步槍的夸張情況,因此栓動步槍搭配高射速通用機槍的辦法優勢有所減小。
好處變少,壞處還在容錯率較低。
何況己方都已經小批量裝備自動步槍了,有了更好的東西,因此周長風自然看不上德軍的極端舉措。
大明陸軍當前的步兵班編制為十一人,分為四人機槍組1挺輕機槍和3支步槍和七人步槍組2支自動槍、4支步槍、1支附帶槍榴彈的步槍。
他的設想大致為步兵班維持十一人不變,機槍組削減為三人,由班長指揮,裝備一挺更好的輕機槍;其余八人步槍組全部裝備自動步槍或以沖鋒槍平替。
這種更好的輕機槍要比現如今使用三十發彈匣供彈的三三式輕機槍具有更好的火力持續性,而且需發射73640㎜中間威力彈,從而和自動步槍通用子彈。
這樣一來,輕機槍就不會成為步兵班的負擔。
即使機槍組全部傷亡,殘存的步兵班仍有很強的戰斗力即使只靠那八個人的步槍組也足以對抗美軍步兵班。
這就是大量裝備自動步槍帶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