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明軍斥候尤為活躍,這往往預示著很快將迎來疾風驟雨般的進攻,因而莫洛凱島美軍各部隊高度警惕、嚴陣以待。
在雙方戰線的交接處,零星的槍聲時斷時續,偶爾還突然傳出幾聲轟響。
乍看之下,這就跟正常的對峙狀況別無二致。
美軍炮兵半個月如一日的在開火,仿佛無窮無盡的大小炮彈被傾瀉到明軍第十四步兵師所在的地方。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島嶼西北部的海灘上,成群結隊的明軍正在迅速登船撤離。
子時已過,時間來到了新的一個月。
前后用時四小時又一刻鐘,十四師的一千多名傷病員和兩千多名勤務人員盡數登船。
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零散的紕漏,但都被一一化解,順利得令人難以置信。
12月1日凌晨418,海軍發回暗號電訊,表示這次撤離行動成功完成。
周長風胸中提溜著的心終于放了下去,他足足深呼吸了三口氣。
“疑兵之計很有效啊,美軍肯定誤以為咱們還要接著打。”謝萬誠欣喜的說。
“好事、大好事,敵軍一點不積極,估摸著是被咱們嚇著了。”姚良川竊喜,但說話的時候仍然緊緊握著拳頭。
趙寒楓長舒了一口氣,“希望他們再謹慎點,只要遲鈍些,十四師就能全身而退了。”
第二天,12月2日。
茯苓行動嚴格遵照原計劃進行,今天實施第二次撤離。
周長風命令海軍官兵認真回顧昨天的經過,總結經驗,盡量減少紕漏和意外。
昨天撤離的是傷病員和勤務人員,今天輪到了戰斗員傷亡最大的四十二團、十四山炮團、工兵營、斥候營。
因為沒有耽誤時間的傷病員,這次的動作更快,短短兩小時就全部登船。
效率如此之高超乎想象,眼見時間充裕,大家自作主張順便又把十幾門榴彈炮給搬上了船。
當天經過清點,一共送回4318名官兵、13門112㎜榴彈炮、3門特種清障迫擊炮、7具火焰噴射器和諸多器材。
周長風批評了這個自說自話的行為,他再次強調只有在撤離人員之后才能考慮裝備。
“現在沒有什么比人更重要,不能貪心,貪婪是九成錯事的原因。”他如是訓誡道。
正常情況下,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明軍官兵可不會在乎武器裝備,要心疼也是朝廷老爺們心疼,咱們賣命打仗有什么可在乎的
可這一回他們卻反常的表現得格外愛惜。
從心理學上可以闡述這個現象人在做錯了事以后,會想去做點什么來彌補過失,以此尋求心理上的慰藉。
第三次行動要開始了,這時是12月2日傍晚。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海軍方面自認為已經游刃有余,很輕松就能完成最后一次的任務。
6艘驅逐艦、4艘登陸艦、4艘獵潛艦、3艘掃雷艦、6艘魚雷艇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加油和檢查程序,預計五小時后準時從珍珠港啟程,前往莫洛凱島拯救余下的所有陸軍同袍。
截止此刻,美軍上下還沒有意識到明軍已經悄悄的撤離了島上的大半部隊。
美軍第25師普遍認為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他們覺得這些天明軍在不停的空投補給,一定積蓄了很大的力量,接下來注定會有一場苦戰。
這究竟是謹慎還是怯懦或許二者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