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外飄并非后世現代航母的斜角飛行甲板,它的外飄幅度不大,在設計上只是用來拓寬甲板面積,方便起降調度以及停放更多艦載機。
因為改建自戰列艦,長庚級裝甲航母的裝甲飛行甲板并非強力甲板,與艦體不是一體的,不屬于承力結構,可以理解為一個鐵盒子上面架了一塊鐵板。
飛行甲板為三明治結構,下層是8㎜厚度的低碳鋼,中間層是96㎜厚度的乙型結構鋼高張力鋼,上層是48㎜厚度的柚木。
它足夠抵擋1000高度俯沖投擲的500㎏穿甲航彈。
因為裝甲飛行甲板不方便開切口布置升降機,所以僅一前一后布置了兩部大型升降機,艦艏升降機為128x128,艦艉144x144。
升降機亦有48㎜厚度的高張力鋼保護,為64㎜厚的高張力鋼,能夠抵擋250㎏航彈。
裝甲升降機雖重達百余噸,不過因為采用大功率三相電動機來驅動,實際運作速度符合要求。
至于舷側裝甲,大明海軍認為沒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的防護,索性直接放棄。
長庚級航母的舷側裝甲厚度從永樂級的304㎜下降到128㎜,僅能抵擋驅逐艦火力,面對輕型巡洋艦都十分勉強。
不過這只是紙面數據,實際上明軍自己也好,美軍也罷,暫時都沒有任何手段來有效攻擊這兩艘裝甲航母。
除非使用艦炮攻擊二者的舷側裝甲,但這顯然是小概率事件。
該級艦彈藥庫基本沿用戰列艦設計方案,儲備有42枚航空魚雷、500㎏航彈70枚、250㎏航彈620枚,另有航空汽油410噸。
值得一提的是該級艦為開放式機庫,僅艦艏封閉以保證耐波性,這是出于三重考慮
其一,開放式機庫有助于提高出擊效率,艦載機可以提前在機庫中預熱暖機。
其二,可以節省一些重量,少許降低重心。
其三,如若有重磅炸彈擊穿了飛行甲板在機庫中爆炸,沖擊波會向周圍涌出,不會“悶爆”,減輕損害。
在艦載機配置方面,該級艦極限搭載配置規劃為79架。
機庫停放戰斗機16架、魚雷機12架、俯沖轟炸機8架偵察、俯沖轟炸機16架。
甲板系留戰斗機6架、偵察轟炸機4架偵察、俯沖轟炸機6架。
另外,機庫天花板懸吊三種飛機各2架。
在學習了美軍的經驗后,大明海軍也照葫蘆畫瓢的嘗試了增多甲板系留和機庫天花板懸吊,從而提升了載機量。
至于艦載武器則平平無奇,總計有6座雙聯裝128㎜高平兩用炮、8座四聯裝384㎜高射炮、8座四聯裝208㎜高射炮、14門單裝208㎜高射炮。
另外,國產雷達在定型后也首次安裝上艦,為一部四〇式對空電磁波探測儀。
周長風按耐不住想上艦參觀,這個要求自然得到了滿足。
一行人隨后登上了這艘已在收尾階段的巨型裝甲航母。
“光有矛不行,因為不可能每次都捅的中,還得有防的住的盾,單打獨斗更不行。”
說著,他指向遠處一座船臺上在建的巡洋艦,問道“那是防空巡洋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