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所在的靈山就在丹峰十余里外,四五百丈高,兩山之間只有一條十余丈寬的青石路相連。
曹魏御器落在了藏經峰前,取出了玉牌,朝著那山門禁制一照,一抹靈光射出。
那禁制便如波一般,朝兩側分開,露出了一個丈許寬的門戶出來。
他步入其中,沿著青石路登上了山腰處,到了盡頭,只見修著一座占地畝許,五層之高的四角樓宇。
樓前立著一面光影流轉的丈高玉璧,上有如蠅小字,粗略一看只覺得密密麻麻。
不過修士都是五感靈敏之輩,大致的內容倒也能看得清楚。
這樓宇第一層是處理事務之地,畢竟修士有時需要將典籍帶回洞府靜閱,好生參悟,如此就要向當值的弟子申請那典籍的復制玉簡。
藏經閣中的所有典籍每一冊都設有禁制,不得帶出且也無法復制,當然更主要的是里面的內容都只有前半部分而已。
青霞宗弟子想要得到全部的內容,倒也不用多付出什么靈石,只是需要登記在冊而已。
一旦這些典籍內容外泄出去了,執法殿便會根據借閱名冊,一一審查。
當然這種辦法并不保險,外泄是避免不了的。只不過這些都是煉氣、筑基層次的法門而已,多有互相替代之物,因此不算什么珍貴之物。
而往上就是那藏書之地,以甲乙丙丁四部,將其分門別類,分置于二至五層。
甲部主要為修行功法,以五行陰陽之分,總歸是納氣、鍛體、煉神三種,其中前兩者最多,后者較少。
乙部為陣、符、器、丹、植、相卜、蠱咒、御獸、控尸等修行百藝之法,其中丹方也自然在其中。
丙部乃是史書,游記、地理等書籍,近乎囊括了整個南疆之地。若是要尋那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名冊,當在此處。
丁部則是宗門前輩修行之時的感悟,或是一些法術,或是在煉丹鍛器,甚至還有是一些詩詞歌賦,林林總總,較為繁雜。
曹魏直接上了第三層,走到了放置丹方的書架前。
一眼掃去,那架子上最低的幾層依次浮動著百余團靈光,其內都有一本薄薄的書冊。看那擺放在前的玉牌所述文字,可知是那黃芽丹、益氣丹、通脈散、飼獸丹、誘妖丸等諸多煉氣層次的丹藥
除此之外還有和合散、金槍丹等幾種雖然好用,但曹魏根本用不著的丹方。
而筑基層次丹藥則在倒數第二層,丹方不過二十有七而已,只是那筑基丹并不在其中。
至于最上層只有三團靈光,乃是金丹層次的丹方,分別是純元丹、靈犀丹、紫華丹,其功效分別對應著精氣神三者。
他先前從陣、符、器三處走來時,見在那架子最上層之中也都有三種金丹層次的布陣畫符鍛器之法。
想來這是青霞宗為了某些被疏漏掉的天之驕子所準備的,一旦選了這金丹層次的丹方,不免會引來宗門高層的關注。
若是能煉成還好,往后自然會大力栽培,可若是煉不成,多半是會給人留下個狂妄自大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