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天木玄功只分三層,恰與筑基期三個小階段的境界相互對應。而其中夔烈所的對應第一層功法的丹藥,名為蓮生木蘊丹,有蘊養修士百骸之效。
等修行之人將全身骨骸蘊養到靈骨層次之后,也就意味著修成了功法第一層。
只是這丹藥所用到的主藥中,需要用到一味至少五百年份的九竅蓮。他打算回宗之后去找方符這位植殿的靈藥管事問看看。
拜入宗門就是有這般便利。只要不是過于罕見的靈藥,那莫說是五百年藥齡的,縱然是千年的,一個經營了數千上萬年的元嬰宗門都不會短缺。
眼下他還是先以靈酒滋養肉身,倒也不急去煉制那蓮生木蘊丹。
當曹魏筑基之后,他已從宗門藏經閣中的文獻典籍中得知,筑基修士想要突破到金丹境界方法不少,但總而言之可歸納為兩種。
一種是劍走偏鋒,那就是單純的修行神魂、法力又或者肉身,直到某一方面超過了筑基期所能達到的極限,到了能引動天劫的程度,繼而突破。當然另外兩方面也至少需要達到筑基后期的層次,不能太過于拉后腿,否則強行渡劫,只是找死而已。
因此用這種辦法,多為無奈之舉。
如身邊的夔敖,他雖然不知道這頭青牛資質如何,但可以肯定的一點,那就是它的靈根最有可能只是三靈根而已。
畢竟在有著宗門元嬰老祖與父母兩位大妖,這等高階修士的近五十年的培養下,眼下修為也只不過是筑基中期而已。
不過對方肉身強橫,絲毫不亞于那些修行煉體功法的筑基后期妖獸。由此得知,老祖與夔敖父母恐怕是打算讓它側重于肉身方面的修行,以防有朝一日,當法力不再有絲毫寸進之后,可有另一種晉階金丹期的方法。
而另一種則是坦途正道,精氣神三者同修。
以此法晉階金丹,自然要比劍走偏鋒地筑基后期修士晉階的幾率更高幾分,當然難度也相應地大了不少。
在得知了這兩種方法之后,曹魏筑基之后,便開始在思索他自身今后的修行之路。他本來是打算精氣神三者同修,可是既然連夔敖這種修二代,都被安排先側重其一。
有此作為指路明燈,曹魏自然也好好生琢磨。
不過眼下盡早修行到筑基后期,還是最緊要的事情。
而在神識方面,他并沒有什么好的選擇,只能繼續修行靈衍宗采藥歸壺之法,先行打好基礎,壯大神魂,等后面再去尋雪竹仙子討求宗門中霞光凝萃轉修,這也是青霞宗宗門弟子的一種象征。
況且神魂對他而言,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畢竟眼下他以提示詞查探到金丹期的事物,神識就會以一種極快的速度耗損,而至于元嬰期的,則好似洪水潰堤一般。
若是強行查探,曹魏有預感自身會魂飛魄散。
要是想要更進一步地運用這般神通,他則必須在神魂此道上深耕下去。
而在法力與肉身兩方面。
在此之前他本是同修土、木兩屬性的法力。不過眼下既然有這門周天木玄身,那到時候就要做出取舍,專一修行木屬性法力。
不然土木兩行相克,到時候不能兼得,反而會拖累了煉體方面的修行,殊為不智
精氣神方面的修行,說到底只是修行之法,而非護道手段。
他眼下所修行的霞柳劍訣只能算是尋常。不過在法器方面,此行出來已算是收獲頗多。
而靈獸、煉尸、禁器等等,自然也要好生籌備。
壓箱底的手段,他可不嫌多。
至于修士立身的修行技藝,自然是以煉丹之法為先。
等哪一天真的結丹之后,有了足夠的壽元,他才會打算涉及修行其他技藝,深研下去。
如此一來,眼下自身今后筑基期階段要走的路,已算是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余下的不過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去走。
在行進的途中,若是有遇到絆腳的石子,踢開或是砸碎了便是,而那若是堵路的巨石,實在不行就繞開,隨機應變。
思謀之間,祥云已掠過數百里之遙。
曹魏盤坐于祥云之上,透過稀薄的流云,俯瞰而下。
只見那城里城外之中,官吏、士子、行商、農戶仍如螞蟻一般,毫不顯眼。
其中有人為頭頂上的烏紗帽而算計,有人為了考取功名而懸梁刺股,有人為了營生財貨而奔走,有人則為了明日的一口吃食而煩憂。
人生百態,處于不同階級之上,煩惱自是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