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就讀期間,一段西方醫學諺語在邊沐腦海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偶爾能治愈,經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對這段醫學名諺的解讀,因時代背景、個人學識、醫學實踐種種差異,眾人的解讀自然也是千差萬別。
在邊沐看來,面對疑難雜癥患者,尤其是那些危重病人,身為醫者,能不能徹底治愈倒在其次,首先應該想方設法解除壓在他們心頭巨大的精神壓力。
某種意義上講,只要做到這一點,患者病情也就算減輕一半了。
剛才那姑娘突然屈膝下跪致謝已經足以證明患者一家三口承受了多么大的精神壓力,邊沐的努力顯然已然奏效了。
患者腳部傷口炎癥難消,傷口怎么也長不住,膿血慢溢,那姑娘購藥還得一段時間,邊沐借助兩把止血鉗用消毒紗布制作了一個較厚的藥墊,在患者妻子的幫助下,將患者右腳墊托在輪椅支架上安置妥當。
“來我得把把脈。”說罷,邊沐示意患者妻子將輪椅推到桌前。
先左手后右手,輕搭寸關尺,徐輕徐重,邊沐心下更有底了。
“浮空若虛,陽氣游散難聚,芤脈左脈虛浮而右脈卻沉實平靜,看來,該患者日常飲食當中應該含有特殊食材,真是萬幸無形中,他這也算是自己救了自己一條命。”想到這兒,邊沐從旁邊取過一本從醫筆記本,一邊號脈,一邊將患者奇特的脈象一一記錄在案。
與同行相比,邊沐號脈向來用時較長,透過脈象,邊沐能夠體察到許多鮮為人知的特殊信息。
比如說,眼前這位患者20歲之前有過習武經歷,而且為期較長,中間應該沒有間斷過,僅就號脈這一項基本功而論,匡衣衡等人再聰明,這輩子怕是也走不到這一步。
“大嬸平時一日三餐,你們家是不是可以吃到一些不大尋常的食材,比如說,野菜、山蘑菇、野生黃膳之類的東西”邊沐笑著問詢道。
“這山蘿卜算不算”
“您說的是綠莖商陸吧”說著話,邊沐拿起手機,從資料庫里調出幾張圖片拿給患者妻子看。
“對就是這東西,紅根的有毒,不能吃,我們平時用山蘿卜燉湯,蘿卜秧子當菜吃,怎么這東西是不是不能常吃啊”患者妻子疑惑地問道。
“正好相反,得虧你們平時把它當作家常菜,否則,大叔還真可能就得截肢呢”邊沐笑著回應道。
聞聽此言,患者夫妻倆不禁面露喜色,眼神中全是對新生無限向往的渴望,那種熱切的期盼頓時打動了邊沐,一種久違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邊沐深感自豪。
正在這時,那姑娘買藥歸來,中醫處方上只開列了三種中藥,血竭、葉象花、紫草,連加工費加在一起總共也就3175元。
“嗯葉象花還挺新鮮,不錯,不錯我們先給大叔上點藥,由于時間拖很久了,為了見效快點,待會兒我得把傷口廓開一點,將新鮮血液向外排放一點,這樣血竭粉才好與之融合,可能會很疼,以您現在的身體情況,不大適合打麻藥,您得忍忍“說罷,邊沐將另外一個消毒包打開,就手戴了一雙無菌外科手術手套準備上藥。
邊沐手法非常嫻熟,沒過一會兒就將傷口處理完畢了。
患者葛先生表情如常,并沒覺著有多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