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問“整個過程很難嗎”
“假設足不能著地,難度還是比較高的。”雪蛋道“首先把船翻過來就需要很大的力量,需要兩人合作才能完成。然后是回到船上這個過程,也需要兩個人同時進行互相協助,否則容易再次傾覆。”
蘇十道“在腳不著地的情況下,人就無處借力。”
“是的。只扒一邊,容易導致船體再次傾覆,所以需要兩人同時扒船,同時上船。”雪蛋道“關鍵是我們還有物資。”把物資放在船上,一個傾覆,物資基本就沒了。把物資背在身上,將大大增加回到船上的難度。
蘇十道“一艘船四人,吃水線較深,只要協作得當,應該可以處理突發情況。”
雪蛋搖頭“不,不是,這不是四人船,這是雙人船,或者說家庭船。從空間來看,更適合兩名成年人,再多一人都難受。你坐上去就知道了。”
蘇十和石頭上船,面對面各自靠左坐下。兩人雙腿伸直后,距離對面艇壁只有30公分的空間。兩人身體靠在艇壁上,雙腿緊貼左側,中間也只有30公分寬。勉強可以放一些物品,無法再放下一個人。
四人也不是不行,可以面對面屈膝而坐,但時間一長,沒有活動空間的腿部受不了。大家嘗試過后,都同意雪蛋的觀點兩人一船最合適。
最終擬定了一個計劃鐵索連環。簡單來說就是用四艘船拖拽自制船,
兩艘船為一個單位,將木板穿洞,通過布條繩和橡皮艇的網繩固定,大大減少了了傾覆的風險同時,也避免船只之間相撞。不過能經得起多少風浪就只能實踐出真知。
兩個單位的船通過繩索連接自制船,拖拽自制船行駛。
路線有了,計劃有了,船只的改造也再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但除了林霧和林夢外,大家都不太樂觀。因為他們知道無論是路線還是計劃,都屬于紙上談兵,而且是一群根本不熟悉船只的人通過討論出來的結果。且不說船只,石頭他們只在影視題材中見識過洪水,根本沒有實際概念。
林霧錘石頭的胸膛給大家打氣誰怕誰,干就一個字。畢竟不干也沒別的辦法,難道打野球拳留下兩人吃物資
團隊缺乏了林霧,沒有沖勁。沒了莎娜,缺少規劃。沒了瑪雅,缺少實操。林莎組合有方向,有戰略,過程曲折。林瑪組合行動能力極強,缺少長遠規劃,走一步看一步。莎瑪組合除了磨嘰還是磨嘰。
大家看著橡皮船,聽完莎娜和雪蛋的說明久久沒有發言,總感覺哪不好,但又說不出來。既然大家沒意見,那就開始拆窗戶搭建索降平臺,順便把橡皮船充上氣,打包整理物資送到自制船上。
大家齊心協力大干一個白天,基本完成了工作。
凌晨三點,南大壩潰堤,洪水奔騰而下,灌滿河道后從西面方向涌入城市。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