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隆出身于高干家庭,雖然年紀不大,但說話辦事滴水不漏,尤其是對于官場的規矩,更是駕輕就熟,所以他可以有很多看不出誰遠誰進的朋友,但是戴學秋還是第一次在他口中,聽到“兄弟”這個滿帶江湖氣的詞語。
站在彭文隆的角度上而言,這兩個字,可不是隨隨便便能說出口的。
戴學秋年今年四十七歲,已經在官場混了二十多年,先后也算伺候過很多領導,所以在他眼中,官與商之間的等級是相當分明的,別管多么牛逼的商人,在接觸到官這個層面之后,也得服服帖帖的當白手套,更是隨時可以拋出去的棄子。
而像彭文隆這樣,紆尊降貴去跟一個商人稱兄道弟的領導,他以前還真沒見過,但僅僅思考了幾秒鐘之后,戴學秋就想通了其中關節。
面對竇衛洲這種老謀深算,在安壤運籌多年的老狐貍,彭文隆這種空降下來的年輕人,并未是不想選擇跟徐合宇同等級的代言人,只是因為根基不足,所以才選擇了楊東,至于表面兄弟這種話,無外乎也就是邀買人心而已。
按照戴學秋的閱歷來看,如果說彭文隆是真心實意要跟楊東交朋友,就算把他打死,他都不帶信的。
想通其中關節之后,戴學秋很快調整好了情緒,對楊東開口道:“楊總,既然你過來安壤投資,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那么請問你準備投資什么領域呢?”
“之前我跟彭老板,也在商量這件事,但并沒有什么太好的結論!戴局長,請問你有什么高見嗎?”楊東靠在沙發上,向戴學秋問了一句。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國內每一座城市gdp的高速發展,幾乎都跟房地產掛鉤,所以楊東所能想到見效最快的領域,就是房地產,但彭文隆是一個十分愛惜羽毛的人,并不準備用這種虛假繁榮的方式創造政績,因為安壤畢竟是三線城市,房產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而楊東雖然是集團老總,但實話實說,他的商業嗅覺并不算敏銳,所以面對這些事,他也麻爪。
“我認為,我們首先應該討論的,不是你要投資什么領域,而是你準備投資的金額!”戴學秋接過話茬,同樣認真的看向了楊東:“我估算過,你如果真想幫彭老板打贏這場持久戰,首先要保證的,就是資金流的充裕!”
“大約需要多少數額?”楊東點頭應聲。
“東山集團不是小企業,先不論你想打贏他們需要多少錢,僅僅是平分秋色,前期至少需要五個億的投入,而這還僅僅是保守估計而已!否則的話,你跟他們站不到一個臺階上!”戴學秋看著楊東,面色平靜的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