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典仙訣從天地萬象截取一道為己用時,天書傳人在體內締結道胎,構造一個獨立于天地之外的世界體系。
我身即為天地,我身即為大道。
這是每一本天書都存在的思路。區別之處在于,每一個“天書世界”的核心原理。
太陰天書將自己的核心世界模擬為一顆月亮。
太陰的輪轉興衰,便是其修行法度。
舉一反三,既然月亮能視作一個世界,太陽和星辰同樣也可以。因此,日月星三光都應具備天書之道。
易天八極書認為天地為易,于八卦萬象之間變化。森羅萬象盡為易道,而易即為變,又與太玄天書理念相通。
太玄天書認為,世界由陰與陽構成,在陰陽之間不斷運動。當運動停止,并不是死亡,而是為下一次的運動,為新生做積蓄。
這一理念又與造化會元功很像。伏衡華的天書模擬天地一元輪回。每一度世界輪回,便是凡人的一歲春秋,體驗生老病死。
造化天書并非排斥死亡,而是將死亡納入造化的理念之中。在天地輪回之間有春夏秋冬,生來病死。
在天地死亡后,會立刻轉入下一個輪回,完成一歲的成長。
衡華之所以承認造化天書脫胎于太玄天書,便在于二者對生死認知類似。把太玄天書的“陰靜”定義為冬。不都是為了冬藏而靜默,為了來年的陽氣春發嗎
縱觀伏衡華或掌握,或構思的所有天書之道。
天書之理都是一個理論自洽的世界觀。世界內的一切法度,皆包容在天書之道。死亡,自然也不例外。
太陰的晦明,太陽的晨昏,星辰的崩毀與再生。
易道的萬象生死,太玄的陰陽互轉,造化的一歲一輪回。
五行的生克轉化,天符的一符生萬象,八九玄功的九轉變化。
凌駕于死亡之上,是每一本天書都必須做到的核心要求。
可死冥天書不一樣。
它所謂的道,其最終的死亡,即絕對靜止。
一個死亡,不再運動的世界。
它所認知的天書之理,不是世界運轉,而是世界的尸體。
無論世界再怎么運動變化,日月升落也好,四時春秋也罷,最終都要走向消亡,走向絕對的混沌與死寂。
這本天書的道法,可以殺死其他天書傳人,斬斷世界再生的可能。
同樣的,如周瀟所言。
如果修行進入絕對靜止的狀態,那還叫修行嗎
修、行,都屬于動之法啊。
修煉到最后,變成一個大道永遠不變,自身永不活動、永不思考的存在。這本天書的修行方向,不就是徹底殺死自身
菩提莫名閃過一個念頭。
或許,玄微派祖師已經證道了
跨越仙人境界,觸及夢寐以求的道果。
只不過,他的天書道果,唯死而已。
“這本書充滿悖論,根本就不能修行。”
可如果有人按照死冥天書修煉。在修煉途中煉成死冥道光,天克一群天書傳人。
回頭,還是讓本尊找機會把流沙河底的那玩意毀了吧相信其他天書傳人得知,也會支持吧
菩提道人浮想聯翩時,二人來到林海邊緣。
廣袤無邊的青色海洋充斥厚重、浩瀚的蒼木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