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涉陰陽之法,參鬼神之妙。
伏衡華講解通幽術,分上下兩乘。
上乘之法,出自玄微祖師的陰陽兩界,又糅合造化會元功的陰神道。修成通幽,能鍛煉神識,提前凝練陰神,并借助陰神開辟念力陰界。陰界之中,我為神靈也。
而下乘的通幽術,則以五陰樓的鬼道法為主體,糅合星辰道法和部分邪術。畢竟魂魄歸入星天,所謂的幽冥,即為星天暗面。
伏衡華講述這一理論,讓天乙宗為首的修士聽得暗暗點頭。
他們精通星辰之法,恰好可以借鑒“通幽術”,
李如心一琢磨,困惑道“你這只是術法”
不論上下二法,都可以鍛煉神識,更類似一種修行。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縱然以上乘通幽法,煉成萬劫陰靈又如何不證純陽,終究不入正道。”
衡華正色道“七十二地煞之術,只為術,不為道,便因其無法觸及金丹,不得性命雙修之根底。切記,術法只可用,而不可為根本。”
所以,要修七十二地煞術,需額外練習一門金丹正法。
衡華隨后講解第二術“驅神”。此術借鑒玉仙文明的“太乙封神咒”,又歸類諸多和靈神有關的術法。認為萬物有靈,可點草木山石化為神靈,借而驅使應敵。
衡華隨手一指,云空霧靄滾動,有十二天兵借云氣化生。
恒壽、嘯魚對視,默默施展道法鼓吹法螺道音、揮灑漫天花瓣。
衡華滿意的看著眼前異象,繼續講解第三法擔山。
此法涉及天罡法中的三山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岱聽了一個開頭,就立刻判斷這門術法來自我們赤淵道派
當年赤淵派和太玄宗別苗頭,借山歷之法極力推廣自家修行體系,三山法和諸多以山歷為根基的功法廣傳于世。
瑾仙娥一脈、火鳳道人一系,皆是山歷傳承。衡華整理三山法,重新梳理為一門“擔山”之術。這篇法術和前兩者相反,修命不悟性。大成后,有萬鈞擔山之力,體魄堪稱舉世難敵,卻不擅鍛煉神識,難入金丹之門。
接下來,禁水、借風、布霧等法術一一宣講。
衡華有心拖延時間,第一日僅講解六個地煞術。六個法術都有附帶的運氣路線,可增長功力,卻不能長生得道。他就著運氣路線仔細講解,還當眾于空中凝練六枚小神通符。
“這小子”楊岱見他磨嘰講道,心知是給東墨陽爭取時間。可“小神通術”到底新奇,為了“擔山”術,他強耐著心中焦躁,仔細聆聽。
待第二日,衡華不再講解前六道地煞術,而是從第七術“祈晴”開始講解。
然而講到一半,他話鋒一轉。
“祈晴、禱雨一體兩面,這兩個地煞術應該一起講述。”
于是,他把第八術一起加進來,在空中書寫神通符。
眾人聽講間,有好事者將伏衡華講道影像錄下,投入天玄道臺。
“七十二地煞術”
負責輪守監察的,恰好是段四景。
他看到影像中的伏衡華,暗暗詫異“這小子瞎鼓搗什么,不好好修行,弄這些地煞術有什么用”
可聽了一會兒,覺得可能對筑基修士有益,便借劫仙權限打算幫他掛出。
然而
沒等段四景動手,恒元真人已先一步敲響道鐘,將地煞術公布。因為伏衡華本就在玉庭山公開講道。所以真人挪入道臺未曾收費,任由道臺各路修士旁聽。
洪昌乙本在璇璣島修行,翻閱道臺和五行之法有關的文章。看到伏衡華講道,自然要去捧場。
“打賞的人這么多”
公開講道,意味著沒有訂閱費,只憑修士們自愿打賞。
伏衡華在白玱、遺洲多與年輕弟子們交好。他們見伏衡華講道,自然愿意捧場打賞一些。其中以方東源這位義兄最大方,上百上百的云幣撒。
此外,李如心、全訶子紛紛慷慨解囊。就連跑去金方某島暗中布置的丹泉子,也送上三十云幣。
但很快,他們這些年輕人的打賞榜單就被另外一群人壓下。
道臺“公開處刑”,伏丹維等長輩自然也看到。
白河子、劉陽師等人紛紛傳訊伏丹維道賀。
伏丹維繃著臉回訊“小兒狂妄無知,研究雜學荒怠修行,有什么可賀喜的”
在諸位友人面前,老爺子把孫兒狠狠痛貶一頓。末了,還不忘給伏衡華的講道圖像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