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伏衡華特意從自己領悟的諸多天地道意中,將一縷“風云逍遙之意”打入花盞,以此作為丹液的核心。
他煉成的“茶”,與其說是茶,不如說是一個失敗的“金丹”。
修士結丹失敗,玉液無法凝成金丹,恰如一盞茶羹。
“這些年我研究金丹,失敗過許多次,逐漸就有了這個技藝。近日在白玱看到這里的靈膳,偶然想到這個手法,特意拿來請前輩嘗嘗鮮。”
“靈茶本就具備修行妙用。白玱的靈膳體系另辟蹊徑,看似與丹道不同,實則又脫胎于外丹術。唔靈酒一系有長生酒,可突破境界。這靈茶之中恐怕未來的白玱,又要出現專門的采茶修仙一脈了。”
見孟晨真人懂行,伏衡華便就著“靈茶入丹術”跟他討論起來。
孟晨挑揀自己見識過的丹術、茶藝與衡華講解,讓其頗有啟發。
閉目推算一番,衡華以神洛天書寫出一本專門以茶藝為修行的功法。
玄級功法。
寫完后,衡華隨意鎖在一片荷瓣內,扔入風海。
狂風呼嘯間,那片花瓣隨風飄零,不知飛去哪里。
“前輩見識廣博,對我研究云腴仙法頗有啟發。回頭這碧霞客一脈有人得道,可尊您為祖。”
“我修行千余年,要是連你一個小娃娃都比不過,這修行豈非都到狗肚子上了”
孟晨雖如此說,但心里卻有些虛。
他是散修出身,而且又是那個動蕩年代走出來的人。
莫說煉丹,煉器、布陣、占卜、風水,能對修真有幫助的,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都研究過一些。
但比起當今的煉器師、煉丹師,他那些玩意不成體系。千年歲月下來,他真正注重并修持的,只有法力和神通。
論丹術、茶藝,他仗著千年閱歷勉強能跟伏衡華說道一二。但要深入討論,他過不了多久就要穿幫。
仗著劫仙神通法力,如今只能制作五品靈丹,屬于劫仙煉丹最差的一檔。至于煮茶那玩意不是當水喝嗎我只是看滄瀾他們瞎鼓搗,隨口說幾句罷了。
可孟晨萬萬想不到,伏衡華竟在他面前,揪著他瞎吹胡侃的那些話,生生把茶道修仙的“云腴仙法”創造出來。他粗略一掃,明白那是一門和靈酒接近,卻更貼合丹道的修行法門。
入道時,需自釀一杯“悟道茶”。
茶道修行,即凝神靜氣,煮水烹茶。劫仙方才揀著一些早年見過的茶藝精要瞎侃,瞎說什么茶道凝神靜氣,致清逸和。杯盞之間體山川之靈稟,返道璞而歸真。
哪知伏衡華真把這些玩意揉入修行,創造一條直入金丹的修行體系。
一日三茶,替代飲食和修行。采日月精華、風澤之氣、水火之藥這樣的茶不就是最初級的辟谷術
待破境時,再烹一杯“破境茶”,即可從煉氣一層邁入煉氣二層。破境茶與煉氣突破的丹藥有區別嗎
反復九次,入筑基境。
然后再制作筑基九茶,待最后一步煉制“丹茶”。
“這小子不愧是研究功法的。旁的不說,在這方面的確是天賦。”
當然,孟晨不知道伏衡華更是一個“理論派”。結合幾位煉丹大師的指點和教導,伏衡華在丹道理論上堪稱大師級。但要實際上手他的手跟不上他的腦。
換到茶道也一樣,伏衡華只是提出設想,具體修行能不能成,自然要看“有緣人”。
有緣人走通了,那是伏衡華創法成功。走不通,那是沒碰到真正的有緣人。
如何讓伏衡華的理念實踐并依循自我體質改良,那都是后來人的事。
伏衡華只管挖坑不管埋人,自不會想那么多。
甚至他把孟晨從天央水域拉過來,也是靠著一個“三災法網”的構想。
二人隨意閑聊一會兒,孟晨便提及正事,跟伏衡華討論白玱風網以及三網融合事宜。
衡華痛快道“若能助您修行,白玱風網送您又如何”
孟晨心頭一跳“這么大的事,不跟你家里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