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城建立,需九龍王鑄造地基,他憑什么逃脫在外
只是前往外海尋龍過于麻煩,也不便聲張,伏衡華只請木善生與通天樓主偷偷去勘察。待大荒城建立當天,再做計較。
眼下嘛
看著人間紛亂,尤其是一片狼藉的三元城,伏衡華暗暗嘆氣。
討債啊。
白骨魔君也好,覆海魔君也罷,還有欲天、虎魄、紅蓮
那幾個古魔閑著沒事,把這些糟心玩意弄出來,是打我臉呢
返還四瑞洲不久,白骨魔君來犯,最終被伏衡華降服。
接下來,他再度領二人隱遁,跑去高天之上演化“天仙界”。
歲月匆匆。
扶風皇朝從一洲之地席卷諸人世間,成為東萊唯一管理凡人的大型組織。
待伊王功德圓滿,開壇拜月,向東方蕓琪復命時,穹空之上的天仙界也隨之演化。
那是依托魂海星天,借“大荒城屋頂”開辟的飄渺仙界。
同一時刻,在伊王確立人道神柱貫通天地時,滾滾大地元氣在水域蔓延。
伏衡華再將息壤投下,大片大片的土石島嶼源源不斷在水域生成。原本被大水隔絕的步仙洲,如今真正渾然一體,演化為人仙界。
“三仙界成矣。”
伏衡華吩咐嘯魚二人下界傳諭,自己默默籌備“大荒城”的最后一步。
伊王站在高臺上,忽然仙風大作,空中霞光滾滾。
嘯魚、恒壽手捧諭旨現身。
“奉高天上圣諭,人道定論,山河復立,劃天地人三仙之界,以安乾坤。”
諭旨散發淡淡金光,一座宏偉巨城的輪廓出現在眾生面前。
巨城以風云為墻,以星月為頂,以山河為基。細分起來有上中下三城。
人間之城以颶風帶為城墻,四海為護城水渠。九州浩土為城池主體。
地下之城為地仙界,只為修真者存在的寶界。唯人間修士成道結丹,才可受上圣感召,前往地仙界繼續修行。
天上之城位于魂海星天。東方蕓琪、歐陽子銘聯手將星天化作浩瀚星天,伏衡華在星河最高處開辟天宮仙境,是唯有仙道高真才可居住的勝境。
月府,東方蕓琪亦派遣玉鸞下界,誦讀諭旨。
“奉穹天月母諭,三界定論,五律治世。凡東萊眾生,依循出身、修為、職能,遵玉律而守正道。”
五塊篆刻大道赤文的玉板浮現在空中,出現五部相輔相成的天規玉律。這便是東方蕓琪與各路大能多年協商,并借殺劫大運編撰而成。
玉律分五部凡道、明道、入道、成道、得道。
分別對應不曾修行的凡物,煉精化氣的煉氣級,煉氣還神的筑基級,煉神返虛的金丹級以及以及煉虛合道真仙級。
五部玉律明確指出得道真仙不得隨意在人間逗留。成道的金丹真人雖可駐世人間,卻不能肆意干涉人間秩序。筑基入道之輩已脫離俗世,人間皇朝有義務靈穴洞府,同時入道之輩也當為東萊人仙界繁榮做出貢獻
正如東方蕓琪諭旨所言,各修士、凡人依循身份,遵守自己對應的那一部玉律規矩,便可循規蹈矩,順應“天道”。
此天道,并非天地自然法則,而是東萊之天,伏圣之道。
三界五典出,眾修歡喜不已。
在伊王、木善生等人帶領下,一眾修士圍觀二圣演化的高空投影,與相關玉律天規。
人間界分凡人界與人仙界,同在九州浩土之上,被四海包括。但龍王沉陸的影響還在,內陸水域面積十分遼闊,幾乎與土石面積形成一比一。這也導致諸多土地以島嶼形態繼續存在。這一現象,也讓東萊更適合豐養水產。
在人間界內,共顯三部法典。
凡道部,針對凡人的法律。雖然被東方蕓琪謄抄一遍,但更多是伊王以及扶風皇朝撰寫的人間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