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罕見,怪物這次是全平臺同步上線的,并沒有吊聽眾的胃口。
這讓熟悉流年往常發歌模式的人十分驚訝,但也沒有過度反應,兩種模式各有優劣,選擇哪種都是作者的權利。或許是流年意識到自己所發歌的風格與先前不一樣,不能保證自己原先的聽眾會為此買單、不惜跨平臺來聽歌所作出的調整吧。
這種想法按理來說很對。畢竟再怎么說怪物的風格絕對稱不上“大眾”,吸引的愛好者應該不多,能夠被預見的是必定不會太火。
然而這都是常規發展。
常規之所以是常規,正是因為它是大部分正常人遵循的規律。
而流年是誰
非常人也。
或者說,超常人也。
他的歌曲品質高得離譜,絕對屬于大部分人心中“好聽”的范疇,而這種好聽,能夠客觀上改變一個對于類似風格帶有偏見的路人。更何況這首歌不只好聽一個優點,它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它所蘊含的豐富暗示都能使聽歌的人深思也許還暗中契合了一部分人所處的境遇,引發共鳴。再加上一些優質二創與剪輯以及“似水流年”本身自帶的粉絲流量的影響,這首歌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爆了。
發表第一天,空降愛樂云榜單第一和刷子排行榜第一,而且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火,逐漸蔓延到別的平臺,比如某短視頻平臺中出現了大量用這首歌不同階段的間奏切換做bg的暗黑變裝視頻,有些的播放量甚至超過千萬。
“似水流年”憑借這首歌再次迎來粉絲數的暴漲。不少新粉關注后才震驚地發現原來大海也是他創作的,于是關于“似水流年創作鬼才”的標簽趁勢上了熱搜,又為怪物的風靡增添了一把火。
這個熱度不僅讓原先狂奶“似水流年”這次沒辦法再被幸運女神祝福的人大跌眼鏡,更讓一些四處碰壁、心灰意冷的音樂創作者意識到了一件事情盡管生活在充斥著資本營銷的世界中,但真正優秀的作品依舊有被看見、被欣賞的機會。不少人都被這件事激勵,堅持優質的創作,并且在長遠的視角下看,成功推動了本國原創音樂的發展。
而對于怪物這份令人始料未及的關注,音樂周刊這么評論
“主流與否并不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創作者在創作作品的時候考慮的第一要素。對于他們來說,主流并不是用盡全力所要追趕的目標,而是費盡心機所想重塑的對象很顯然,“似水流年”就是這種人。而憑借怪物一曲我們也可以看見,他成功了。”
同樣持肯定態度的原創者雜志稱
“這是單槍匹馬的原創音樂人對當下這個浸透資本營銷、無休止追逐利潤音樂圈發起的挑戰。盡管他本人并不一定預見。”
而更偏娛樂屬性的文娛早報則將關注點放在了“似水流年”本人身上,含有一些疑似引戰的話,試圖吸引更大流量、挖掘更多爆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似水流年或許是今年當之無愧的天降紫微星,就連憑借偶像劇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迅速躥紅的白昊天與沈露都只能退避三舍。短短幾個月,自創歌曲就迎來了三連爆,這樣夸張的戰績不僅讓這位樂壇新秀身上多了許多耀目的光環,更讓人懷疑是否世界上真的有所謂的氣運之子存在。值得關注的是,似水流年到目前為止還沒公開露過面,個人的隱私也保護得很好導致我們無法聯系上他這讓他籠上了神秘的面紗的同時也使我們對其真面目產生了巨大的好奇我們無從得知他究竟是真的淡泊名利還是出于什么別的原因。我個人非常期待未來與這位創作鬼才坦誠相對的一天。”
文娛早報的這篇文章一出立馬引來一片罵聲。
從中也可以看出如今大部分人對“似水流年”所持態度的認可。
不過無論網絡上如何喧囂,“似水流年”本人都聽不見就是了。
姜銘書早就已經回到學校繼續鉆研數學了。
因為此次時間比較緊迫,所以他也沒有打算像之前一樣所有工作都親歷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