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對于老師系統化的方法派教學有時候并不能完全明白、做到,但演戲歸根到底不就是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感受他所感知的、思考他所思想直至一種無我的境地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不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都在盡職盡責地進行著無人觀賞的表演。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他會在演戲上表現出一定天賦的原因吧
他并不算完全的新手不是么。
還是回到人物小傳吧。
彭曼青要拍的新戲的名字叫誰見他死去。
故事的背景設定為一個猖獗的世界,男主肖文浩是一個因為走投無路而加入的無業游民。
剛開始他只是想混日子,討口飯吃,還有底線有原則,對于黑惡勢力所經營的暴力、毒品、色情、賭博等產業不以為然。但隨著他見識到越來越多黑暗世界的模樣,看到揮金如土、一手遮天、狂妄無度卻無人制裁的同僚,他對于幫派內地位、財富的渴望越來大,對于那些黑暗產業的排斥越來越小,從開始參與暴力犯罪到后來一步一步犯下更大的罪、殘害了無數的人他自己也成為數不盡的黑暗中的一員,成為滅掉人間又一點亮光的幫兇。
而傅恩正是肖文浩踏上不歸路后傷害的第一個人,也是喚醒肖文浩最后的良知的最后一個人盡管他并非懷著主觀意愿做的這件事。
傅恩在劇中的戲份確實不多,滿打滿算就出場了兩次。然而,就像地球上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那個紅衣小女孩一樣,他的每一次出場、每一次轉變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劇本的設定里,傅恩的父親誤中賭場騙局欠了一大堆債,驚惶終日,擔憂自己無法還清債務會被賭場后面的人清算,懦弱地自殺了。只是他一死了之,卻是苦了傅恩母子。賭場的人聲稱“父債子償”,不停地騷擾他們索要錢財,傅恩母子把房子都賣了,但仍是杯水車薪。最后賭場的人不耐煩了,讓背后的來暴力討錢,而來討債的人中有一個就是心態已經發生微妙轉變的肖文浩。
然而就算他們上門討錢,錢沒有就是沒有。砍了傅恩的雙手雙腳也不值幾個錢。于是這次帶頭的老大就打算把看上去有點用處的傅恩抓走,等他賺夠了欠款再放他離開實話說這就相當于讓他永遠不得自由。
彼時的肖文浩還只是一個小婁婁,為了更快地晉升,上頭老大說什么他就做什么,因此,盡管他知道傅恩并不應該替他父親承受這份痛苦,他仍然一絲不茍地執行了老大的命令制服并且帶走掙扎得厲害的傅恩。
傅恩后來經歷了什么他不知道。但是當他再次見到傅恩時,這個人已經瘋了要不是那張臉很面熟,他都快認不出這個人。
已經瘋了的傅恩卻依然認得肖文浩,認得這個令他落入萬劫不復境地的幫兇。所以他試圖殺了肖文浩。不過當時的肖文
浩已經身居高位,周身有許多保鏢,勢單力薄的傅恩根本傷不到他。
在被帶走之前,傅恩死死地盯住肖文浩,不發一言。那種仿佛淬了劇毒的目光以及他前后令人悚然的轉變讓干了許多不法之事但卻并沒有直面過受害者的肖文浩內心惶惶。
3丹棘無憂提醒您粉絲每天都在催我發新歌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他逐漸開始回憶自己干的事,越想越駭人,再回頭看曾經清白的自己,他驚覺自己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
他懷著不知道什么樣的心思開始贖罪,但是一切都于事無補。
最后聽說傅恩趁監管的人不備投水了,明白自己罪孽深重無法挽救的肖文浩終于選擇離開自首。
看完整個劇本,姜銘書知道了傅恩之于這部電影的重要性,說是推動主角心態轉變的靈魂人物也不為過。難怪彭曼青對其如此在乎。
而這部電影的名字誰見他死去似乎也可以在傅恩這個人物身上找到痕跡。
但是想要演好傅恩卻并不容易。如何在第一次出場中就成功塑造出那種反抗的、不屈的形象,又如何在第一次出場中自然地將這一身傲骨打碎、化為無盡迷惘的瘋狂以及恨意如何讓觀眾在短短的時間內愿意接受這種變化、乃至于產生無法抑制的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對演員的嚴峻考驗。
第一部戲就嘗試這么高難度的人物形象,對于姜銘書也是個挑戰。因此他花了加倍的時間去思考、揣摩角色、為他撰寫小傳。
從傅恩的童年、與父母的關系、性格的養成,到被帶走后遭遇的不幸、精神的崩潰以及投水前的所思所想,姜銘書思考得格外細致,最終形成了一個邏輯閉合的鏈條。
有時候他研究得入迷了,差點陷在那種絕望壓抑的情緒中,幸虧喬女士和姜先生的出現總能讓他回到平和的心境他已經無數次確認,這兩個人就是他定位于真實的錨點。
是他緊緊抓住的現實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