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
一聽到這聲音喬宛就知道兒子在拍照。
她沒有停下手下翻炒的動作,只是無奈地開口“哎呀,炒菜有什么好拍的。都是油煙。快出去快出去。”
姜銘書把相機放下,乖巧一笑“有生活氣,感覺很溫馨。忍不住就拍了。”
在一旁樂呵呵洗菜的姜建均沖拿著相機的人一招手“來,我看看你拍照有沒有進步”
聽到他的話,姜銘書走過去展示“我覺得有。”
姜建均看了也肯定道“真不錯,拍出了仙女下凡、貼近凡塵的平易近人感進步巨大假以時日一定是個大攝影師。”
這話屬實夸張了,勾得喬宛都好奇起兒子把自己拍成什么樣“等會,給我看看”
她快速地將鍋中的菜倒到盤子里,擦擦手就兩步走到那邊觀摩起來。
“哇哦。”喬宛反復翻看這幾張照片,有些驚訝,“這個光影真的好看生生把我一個老阿姨拍得那么年唯美哈哈哈。進步太大了棒棒噠”
姜銘書含蓄地笑了一下。
今天是這夫妻倆的二十周年結婚紀念日。結婚那么些年對這種儀式感的重視也已經淡去,頂多兩個人一起下廚做一頓飯就算慶祝過了,禮物這些統統沒有。
退出廚房后姜銘書舉著相機漫無目的地拍拍拍,將家中那些尋常的物什都拍出了花。攝影的魅力之一大概就是通過改變光線、色彩、構圖等要素將原本熟悉的客體變成另一副模樣吧。
至少他玩得不亦樂乎。
自從斯尼芬之行后,攝影漸漸成了姜銘書為數不多的愛好。盡管一開始技術的確有些災難,但在莫曉的遠程指導下他的水平在不斷拔高,有時就連莫師父都會對他拍出來的照片感到些許驚艷。
他拍了很多照片,都打印下來貼在一本叫“憶”的相片集里。照片的對象大多是喬宛和姜建均以及一些景物,忠實地記錄了他從一個攝影小白到初窺門徑的進步,并且還在不斷更新。
閑著沒事在家里到處逛的姜銘書拍完茶幾上用塑料瓶作簡易花瓶的郁金香后,終于坐下來查看、檢驗照片。
這郁金香是他前兩天為了紀念日買回來的,一直養在陽臺上,今天拿進屋作裝飾時正好開得正盛。
隨手將郁金香的照片發給莫曉,他凝視著面前的花,忽然產生了一個疑惑。
為什么他從沒見過喬宛和姜建均的結婚照呢
是沒拍過還是沒展示出來
廚房里的人剛忙完,將菜端出來。
喬宛擦擦手,喊他“吃飯啦”
姜銘書慢吞吞地起身坐在餐桌前,還在猶豫該如何開口。
想來想去他決定就用自己最近喜歡攝影作為由頭。
“今年是二十周年,我能為你們拍一組婚紗照嗎”姜銘書放下筷子,望著對面的兩人,快速地眨眨眼,有幾分請求的意味。
正在點
評姜建均做的鱸魚味道一般的喬宛愣了一下,不由笑出聲,邊笑還邊搖頭“真是,我們都一把年紀了拍什么婚紗照啊,難看死了。”
姜建均也因為兒子這個提議掛上了笑容,不過顯而易見是跟喬宛如出一轍的帶著拒絕含義的笑容。
“結婚都多少年了才來拍婚紗照,沒啥意義,而且這多不好意思吶。”
一個“才”字可以聽出原本并沒有拍過。
或許是因為條件限制記得兩人提起過他們剛結婚那會沒有穩定的工作,沒錢沒房沒車,日子挺窘迫的。
姜銘書不認同地皺皺眉“儀式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點綴,無論什么年紀都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