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卞野都忍不住幻想起來。
年輕老師清冽而富有感情的歌聲就這樣為這些窮其一生都不曾思考過出路的孩子編織出一個美好的遐想,描繪出大山外的無限可能。
整個教室,只有唱著歌的少年與一群專注地望著歌者的灰撲撲孩子。
蘭真本來是有些放心不下第一節音樂課才來的,此時也已經沉浸其中,站在教室后門沉默不語。
她回憶起自己來到三石村的初衷,不談什么太寬大的“為了促進偏遠地區教育”、“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其實概括起來無非就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想讓這些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想幫助他們走出大山。
或許在外頭,教育的作用由于個人豐富多樣的價值實現方式而受到了一定質疑,更有只要家世好教育隨便搞的說法存在。但是在這里,在這個機會荒蕪、思想落后的大山里,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每次她看見
這些孩子對學習的漠視與不在乎,她都感到無力。
“你不讀書你要做什么呢”她有次這么問一個翹課的同學。
他漫不經心地說“去種地呀,要不就跟我爸去挖石頭,反正總能活下去的。”
對方的回答令她心如刀割。
這里的女孩更令人心碎,十六七歲就要嫁人,從此過上幫著婆家干農活的操勞日子。
她記得王怡冰的父母就不同意她來上學,希望她早點嫁人好替家里分擔一個人的糧食,還是胡校長好說歹說多次登門給勸服的。
要是這節音樂課能在孩子們心中落下一個小小的、對外界渴望的種子,那么就非常有作用了。
至少他們不會再甘心被束縛在這里,不會再樂意于一個美好的年紀為人父母了。
望著教室里和諧安寧的樣子,蘭真忽然笑了一下,眸底落滿了期許。
再看了一眼講臺上的人,她轉身走了。
出于同學們的熱切請求,這節音樂課延長了不少時間,將每個地區都唱了一遍。
“好啦,知道大家舍不得,但這是最后一首了。”姜銘書看了看時間,無奈道。
同學們嘆息應聲。
“最后一首唱什么呢好像每個省都輪過了誒。”一個同學問。
姜銘書搖搖手指“不,還有一個省沒唱哦。”
他露出了一個有點晃眼的笑容。
“孩子們,你們不要忘了自己在哪呀。”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臺上的年輕老師作出了苦惱狀“但是我畢竟是個外省人,對g省的了解不多。要不這樣吧,你們選一首唱給我聽吧,向我介紹一下你們的故鄉。”
底下的同學見到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故鄉,紛紛開始挑選歌曲,最后他們選定了流傳在三石村周圍一片的耳熟能詳的山歌。
同學們的齊唱干凈清澈,仿佛能滌蕩人心靈的污穢。
“
山間清泉石上流
潺潺水聲伴我游
山歌如泉水清澈
洗凈塵世的憂愁
鳥鳴聲聲入耳來
歌聲悠揚過山頭,過山頭
”
卞野也在唱。
唱得還格外好聽。
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在爺爺病重的時候就是他唱歌救了爺爺的命。
爺爺說幸好有他的歌聲,讓他明白現在不應該閉眼,還夸了他唱得好。
此后他每天都在爺爺床前唱歌,唱的就是這首他唯一會的山歌。
卞野唱啊唱,為自己唱得比別人都好而自滿。
大家都高興地唱著,笑容洋溢。
姜銘書聽著這些來自大山深處純凈的歌聲,隱隱有所觸動。
他的手指動了動。
忽然有寫歌的想法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