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悄然而至。
三石中學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上開滿了絢麗的火紅杜鵑花,嬌艷欲滴,在一片片翠綠的葉子襯托下,猶如一團團火焰,照亮了春日的山野,生機勃勃。
姜銘書的創作欲就像這繁花一樣熱烈。
訴說著春日、童真、奉獻與熱愛的歌曲誕生于這個不起眼的山間。
除了上課和與同學們交流,他整日整日地待在有清風、鳥鳴、林蔭以及花香的世界里,感受著自然的妙趣以及野性。
三石村的孩子們感激他,認為他帶來了外界的信息和美妙的音樂,殊不知他對于三石村同樣心存感激。
在這近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此前他一直有所悵然迷惘的心境得到了難得純凈的清明。
不用思考人與事的變化,追索自身犯下的錯誤,不用沉溺于無意義的自我質疑,無休止地歉疚,無盡頭地焦慮。
他只需專注于教學和創作。
山里的孩子雖然不像外邊的孩子那樣,懂得很多,看起來很成熟。但正是那種不染纖塵的質樸與坦誠,使他交流起來非常放松。
他想,自己也很享受這段相伴的時光。
如今的音樂課形式已經不再拘泥于聽歌和唱歌了。
姜銘書時常將自己新作的歌曲搬到課堂上來,讓同學們發動腦筋和靈性,為單調線性的主旋律添上一些別樣的聲音。
能參與到創作中,同學們自然異常興奮。
他們的創意天馬行空,想到了很多姜銘書一開始設想不到的東西,比如有個同學就提到葉之舞這首歌里可以添加上用葉子作口哨吹出的清亮聲音。
姜銘書從未嘗試過吹葉子,這算是超過他生活經驗的事情;但是在娛樂匱乏的三石村,孩子們可是經常吹葉子玩的,對此無比熟悉。
這是不同人生經歷賦予各人的不同知識,他欣然接受的同時禁不住思考起這個問題的反面自己該如何將有關外界的知識傳遞給他們呢
或許他們中的某一部分,已經習慣于清貧困苦的日子,沒有向外探尋的動力了。
但是不想探尋和沒資格探尋是兩碼事。
同樣,在見識了外界的浮華后仍然選擇保持現有的生活,和從未見過浮華被動地維系窮困的生活,也是不一樣的。
至少,他要將希望帶給那部分渴望能走出去、過上更好日子的孩子們。
而他也確實產生了影響。
這點蘭真感受最深。
曾經同學們總能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或是請假或是曠課,什么自家雞要孵寶寶了他要看著、天太黑家里沒燈作業沒寫不想回校、要照顧弟弟妹妹沒時間、爸媽不讓到課率不高。
然而如今大家似乎都開始將學習放在心上了。
心態的改變就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或許是因為當初課上聽各省各異民歌的震撼,或許是因為那些稀奇古怪從未見過的樂器,又或許僅僅只是因為老師們話語
間提及的那個五光十色、令人好奇的世界。
現在,就連小霸王卞野曠課的次數也顯著減少,盡管不是完全沒有,但對于一直以來對學業不以為意的家伙來說,這已經是個巨大進步了。
更驚喜的是,蘭真發現卞野對她的態度,變了。
他甚至為了上次的肉和雞蛋特地向她道謝
簡直了。
當那小子一下課鬼鬼祟祟地靠近她,慢吞吞地擠出“謝謝”兩個字,然后飛快地溜回座位時,蘭真久違地感受到一陣欣慰,肯定了自己所做一定存在價值的念頭。
就是仍然沒找到合適的機會詢問卞野究竟在哪做工,有點可惜。
有次周六她從鎮里回來路過卞野家的小木屋,想著去關懷一下自己的學生、順便把剛買的新鮮蔬菜送一點過去,沒成想被卞野的爺爺告知卞野不在家。
“請問他做什么去了”蘭真這么問。
老人家搖搖頭,有些低沉地回答“他周末經常從早到晚不見蹤影,回來時累得不行,我問起來他還總是不告訴我他在做什么。不過我也能猜出來,一定在偷偷打零工吧。我那混賬兒子上一次往家里寄生活費都多久了我的藥竟然還能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