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鋒給了特寫鏡頭,目的就是要觀眾看看秉哥葫蘆里開始賣不好的藥了。
“小卻答應秉哥一件事好不好”
小卻奇怪地望過去,眼中是清靈的好奇。
在他的注視下,男人緩緩吐出剩下的話
“以后若不是商業需求,咱別笑了。你,在平時要做一個不茍言笑的人”
“為什么”
“饑餓營銷你懂嗎我們要整一個微笑限量瞧瞧那些個無用的商品,加了限量就會有閑到發慌的人去買我們要做的就是這個讓顧客產生這種珍惜,抬高你笑容的價值反正我不會害了你的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能賺更多錢”
小卻的眼睛微微張大,似乎依然不太理解。
不需要生產成本的笑容,也要限量嗎
難道不是想笑就笑了
笑,也能成為商品嗎
這些問題在他腦子里回轉,攪得他暈乎乎的。
雖然對這件事有一定的排斥,但他明白一件事在自己流落街頭差點餓死的時候,是秉哥救了自己,允許他住在工作室里。
人要會知恩圖報。
所以他只是裝作思考了片刻,就立馬說“如果是你的要求,沒問題”
聲音活潑,像是根本不清楚自己話的含義。
下意識地,他就要揚起一個承諾性的笑,然而很快意識到這樣做會違背剛才自己答應的事,于是那抹笑僵在了嘴角,又被他默默地斂起。
這只是一個很細微的表情,是人與人正常相處時不會在意的細節。
所幸電影鏡頭放大了演員的一舉一動,也放大了微表情,這才得以令機器前的王導滿意地點點頭。
這一幕結束在小卻壓抑著自己,努力裝作冷淡無表情的臉上。
不笑的小卻,又是另一種魅力。
王導腦子里不合時宜地冒出一句話:“世間兩種罪惡,你笑是一種,你不笑是另一種。”
對于那人來說,當真合適。
卻不是合適小卻的他絕對是笑起來更好看的人。
大抵這合適只能屬于姜銘書本人。
“cut”
場務喊了cut,王導還喜滋滋地在翻看剛剛拍的內容。
結束了拍攝的演員走到他身邊。
“王導,”姜銘書禮貌地問了一句好,看向攝影機里回放著的畫面,有什么要改進的地方嗎”
王安鋒沒急著回他,又看了好幾遍,最后看向兩個演員。
演秉哥的是老牌演員周炳文,傳說中的反派專業戶當然在這部戲中,嚴格來講是沒有反派的,都只是人性的體現、資本的化身罷了。
王導首先贊揚了周炳文的表現,但指出他可以表現得再夸張一點,看起來越荒唐越好,畢竟秉哥其實是個唯利是圖但也缺少閱歷的人,天降商機,多少有些把持不住。
然后他又看向自己的主角,摸著下巴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