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出
身卑微的宮女都是在這里侍寢出頭的。
后宮人少,主位娘娘更少,于是常在、答應都有資格去給皇貴妃請安,聽皇貴妃教誨,可住在乾清宮圍房里的人沒資格去。
于是董答應痛定思痛,決定在圍房里好好表現,爭取早日爬上龍床,東山再起。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才搬到圍房里安頓好,張答應便來找董答應,壓低聲音問出了心里的疑問“董姐姐,咱們的罪名來得蹊蹺,宮里哪有皇后”
董答應也不理解,可事已至此,她不想再追究這些許是旨意下得急,少寫了一個先字。第二日便是先皇后的祭日,咱們在前一日佩戴鮮艷的首飾,還出言頂撞了皇貴妃,這才惹惱了皇上。▉”
說起這事,董答應悔得腸子都青了,張答應卻是個氣性大的“慈仁宮的赫舍里女官不是一直都戴著珊瑚和綠松石,便是給先皇后哭靈的時候,她都是這副裝扮,怎么不見罰她”
她的紅珊瑚珠釵和董姐姐的綠松石耳墜是上一次侍寢之后,皇上賞的。她們被禁足之后戴出去給皇貴妃請安,不過是想提醒眾人她們還很得寵,千萬不要因為禁足就看輕了人。
誰知皇貴妃只掃了一眼,便訓斥她們,她這才委婉提醒皇貴妃,敢在這個當口戴珊瑚和綠松的可不止她們兩個,請皇貴妃務必一碗水端平。
得寵之后,她曾經好幾次委婉提醒皇貴妃,皇貴妃也拿她沒辦法。這一次她才被放出來,措辭自認比前幾次溫和多了,誰知就踢到了硬板上。
張貴人總結了一下自己受寵以來的種種遭遇,很快便得出結論“咱們這一回受罰,未必是皇貴妃從中作梗。”
事已至此,董答應只想朝前看,找機會翻身,不想再翻舊賬“除了皇貴妃還能有誰,你快別胡思亂想了。”
張答應堅信自己的判斷,并且懷恨在心“多半是慈仁宮后殿那位聽到風聲,在皇上耳邊嚼了舌根。”
董貴人很怕她再瞎折騰“那位不過是個女官,能有多大作為。”
張答應掰著手指頭算“滿后宮咱們最得寵,三個主位娘娘都對咱們禮讓三分,便是咱們出言頂撞,她們終日見不到皇上,想告狀都難。”
“可慈仁宮的那位女官有機會。”張答應越想越是那么回事,“我派人打聽過了,皇上罰咱們之前,剛剛從慈仁宮回來。”
“咱們既然知道了她的厲害,不去招惹便是。”董答應勸。
她們這兩個最受寵的,都不過是人家的替身。事實證明,家花到底香不過野花,何苦自討沒趣。
張答應哪里肯聽“我還打聽到,慈仁宮這位女官并不干凈,與皇上身邊最得臉的御前侍衛有私情。當年若不是那個御前侍衛忽然染上重病,兩人的孩子恐怕都滿地跑了。”
見董答應瞪圓了眼睛,張答應心中越發得意。她剛入宮時便在乾清宮當差,也是在這里被皇上臨幸才成了答應,之后又從答應晉升為常在,這才搬出去住。
董答應出身高些,從大選入宮,
進宮便是答應,與不得寵的通貴人住在一處。
驟然搬到乾清宮圍房,自然兩眼一抹黑,沒有她這個曾經的地頭蛇消息靈通。
“富貴險中求,姐姐想不想搏上一搏。”
見董答應搖頭,張答應冷笑一聲“姐姐不會以為住在乾清宮圍房,離皇上進,機會更多吧”
張答應呵呵笑起來,忽然止住,靜靜盯著董答應的眼睛,輕聲說“姐姐聽說過燈下黑么”
不等董答應回答,自顧自道“這乾清宮的圍房便是個燈下黑的地方,不,這里是整座皇宮最黑暗的地方,陽光都照不進來。”
她曾經在這片黑暗中生活過三年,每天睡的是大通鋪,吃的是粗茶淡飯,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地貴女入夜被抬進來侍寢,事后又被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