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后的阿瑪,太子的外祖,封一等公已然是殊榮,世襲罔替更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不過最讓人吃驚的還是,皇上冊封太子的同時,還封了年僅三歲的大阿哥為親王。
而且封號是“成”。
大阿哥并不是第一個以“成”字為封號的親王,在大清入關之前,便有了一位成親王,他就是禮烈親王代善的長子岳托。
岳托早年從軍,驍勇善戰。太祖薨逝之后,他與弟弟薩哈廉擁護太宗皇太極繼位,獲封和碩成親王,為清朝入關立下汗馬功勞。
之后卻因為心性耿直,脾氣太差,見罪于太宗,屢貶為多羅貝勒。
直到病死在山東戰場,才被追封為克勤郡王,為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熟悉岳托履歷之人,在冊封圣旨頒下時,便了解了皇
上對大阿哥的期許。
當然這個“成”字,有期許,也有敲打的意思。
奈何大阿哥比太子大兩歲,身體強健,雖不是嫡子,卻是長子,又養在皇貴妃佟佳氏名下,三歲便封了親王,很難避免有些人跑來燒冷灶。
畢竟本朝皇子的夭折率太高,三歲總比一歲的靠譜些。
又有人打聽到,大阿哥雖然養在皇貴妃名下,卻沒上玉碟,所以皇貴妃只是養母,大阿哥真正的額娘還是惠嬪。
而惠嬪是內閣大學士明珠的堂侄女,于是想要燒冷灶的那些人巴結不到惠嬪,便一股腦地投到了明珠麾下,令明黨進一步壯大。
朝廷官員編制有限,攏共就這么多人,明黨壯大,意味著索黨正在逐漸被削弱。
再加上南邊戰事向好,很多原來主和,或是中立的官員,隨風倒向了主戰派。
而給索黨打擊最大的,還是赫舍里氏分家,一等公噶布喇公開表示赫舍里家的長房是長房,三房是三房,分家之后井水不犯河水。
也就是說,索相背后沒有太子,是空的。
于是形勢急轉直下,索黨雖根植于上三旗貴族,根深蒂固,可在明黨的不斷蠶食之下,也有些風雨飄搖。
朝堂上,兩黨隱隱形成勢均力敵的局面,偶爾明黨還能壓索黨一頭。
內閣里,索額圖也不再是第一人,內閣核心人物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自從三道圣旨頒下,索額圖就開始牙疼,疼得一宿一宿睡不著。
這段時間全是壞消息,唯一讓他稍感欣慰的,是明珠最看重的兒子納蘭容若從御前侍衛變成了弼馬溫。雖然品階沒變,仍是一等侍衛,可在不在御前差別還是很大的。
明珠蹦跶得再歡又如何,還不是后繼無人
可當他看見自己那幾個不肖子,感覺牙更疼了。不光牙疼,頭還疼,忌憚著福晉的雞毛撣子,才沒拿兒子們當出氣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