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原先那套都是八九年前做的了。”博爾濟吉特氏的話將郝如月拉回現實。
兆佳氏莞爾“你年輕不曉事,現在的料子怎么能跟過去的比呢。這兩年江南那邊進貢上來的料子又薄又輕,做大婚吉服還是原來厚重濃密的料子更氣派。”
八九年前,不正是皇上承諾原主的時候嗎。
原來那時候皇上并非口頭說說,而是連大婚的吉服都做好了。
那一次慌里慌張,這一次也是兵荒馬亂,很不像皇上端嚴持重的作風。
因為吉服的問題,兆佳氏和博爾濟吉特氏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兆佳氏認為原來的東西比現在的成色好,稍微熨燙一下,跟新的一樣,很沒必要
修改現在這套。
理由是皇上催得急,怕時間趕不上。
博爾濟吉特氏則認為女人一輩子就成一次親,當然要做新吉服,這套不合身或修改,或量身另做一套。
便是時間緊,任務重,也不能委屈新嫁娘穿舊衣。
最后兩人征求郝如月的意見,郝如月怕麻煩,就道“本朝力行節儉,仁孝皇后在時便是這樣,我這個繼后也不好自作主張。原來那套很合身,沒必要再做新的。”
想了想又補充“吉服如此,頭面首飾亦如此,有現成的便用現成的,很不必鋪張浪費。”
兆佳氏拍手稱贊“皇后娘娘節儉至此,當真是朝廷之幸,天下之幸”
仁孝皇后在時,是出了名的節儉,除了年節很少穿華服,佩戴名貴首飾。
一件旗裝能穿好幾年,耳朵上的墜子也是半新不舊,常戴的手鐲聽說還是初見太皇太后時,太皇太后賞的。
宮里宮外誰提到仁孝皇后不得說一句,當真賢德。
皇上也曾稱贊仁孝皇后,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后來仁孝皇后薨逝,關于繼后的人選,宮里宮外猜了很多輪,上趕著摻和的人家也不少,比如鈕祜祿家和佟家。誰能想到兜兜轉轉,最后讓赫舍里家梅開二度。
今日圣旨頒下,塵埃落定,所有人的反應是怎么又是赫舍里家
不知內情的感嘆又是赫舍里家,知道點內情的還要再加一句居然是她
赫舍里家這位二姑娘當年也是京城數得著的美人,到了適婚年紀經常跟著赫舍里家的大福晉參加各種宴會,惦記她的人委實不少。
兆佳氏還記得,這位二姑娘與仁孝皇后雖然是親姐妹,年紀相差也不大,性格卻大相徑庭。
仁孝皇后穩重,二姑娘活潑,仁孝皇后樸素,二姑娘卻愛豪奢。每回參加宴會,二姑娘的衣裳首飾都是時下最流行的,且從不重樣。
所以當宮里傳出,太皇太后有意在赫舍里家兩姐妹中選一個做皇后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會是姐姐。
后來傳出,皇上相中了妹妹,且赫舍里家已經開始為二姑娘準備嫁妝了。
半年之后,風向又變,皇后由妹妹變成了姐姐,眾人不禁感嘆,太皇太后英明。
誰也沒想到仁孝皇后會英年早逝,而被關進尼姑庵的二姑娘忽然進宮,過五關斬六將成為繼后。
此時再看坤寧宮低調而奢華的裝潢,簡直就是為它的新主人量身定做的。
不過讓兆佳氏意外的是,這位愛豪奢愛新鮮的二姑娘一朝受挫,居然洗盡鉛華,越來越像她的姐姐仁孝皇后了。
所以她拍馬屁的恭維話從假意變成了真心,真心覺得二姑娘向仁孝皇后看齊,是朝廷之福,也是天下之福。
從坤寧宮出來,兩人直奔乾清宮向皇上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