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如月目的達到,并不想嚇著小孩子,趕緊收住眼淚,起身抱太子。
太子問她怎么了,郝如月邊擦眼淚邊說沒事。太子根本不信,指著她的下頜哭道“這里都紅了”
說著將頭轉向皇上,大哭質問“汗阿瑪是你打了額娘”
對上兒子稚嫩卻憤怒的目光,康熙走過去想摸摸他的頭。太子扭身躲開了,張開兩條小短胳膊擋在郝如月身前“額娘是女人,禁不得打,汗阿瑪生氣了就打兒臣。兒臣是男子,愿意替母受罰”
一句替母受罰,真把郝如月的眼淚給勾出來了。
既欣慰于自己這三年沒有白白付出,太子再喜歡皇上,事到臨頭還是偏向自己的,又感嘆于自己這段時間的孝經故事沒白講。
太子長到三歲,終于到了愛聽睡前故事的年紀。納蘭講文人故事,皇上講權謀戰爭,太子根本聽不夠,每天晚上都要聽故事。
康熙朝皇子的乳母和保姆都出身上三旗包衣,便是有人識字,也僅限于會寫自己的名字,能看看賬。會講的故事也都是一些民間口口相傳的。
很多都是用來嚇唬小孩子睡覺的。
郝如月聽了兩日保姆講的睡前故事,決定還是自己來。可她記得的故事,太子都不愛聽,甚至有些害怕。
于是她便命人找來孝經,給太子講起了里面的故事。
孝經里的故事很多都是以德報怨,甚至是愚孝,郝如月這個穿越者實在難以茍同,但這并不妨礙孝經成為當時的經典。
既然是經典,太子早晚要讀,郝如月就幫他批判著讀。
每講完一個故事,郝如月都會讓太子說說感受,然后她再說自己的看法。并不強求太子全盤接受自己的想法,只求潛移默化地影響一些。
幾個故事講完,太子幼小的心中有了一點對“孝”的理解。所以今日即便怒極,想要保護母親,也下意識地照顧到了父親的臉面,并沒有譴責父親的暴行,反而靈活地說愿意代母受罰。
從太子的話中,郝如月還是聽到了一點自己的影響。
比如太子說“額娘是女人,禁不得打”,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額娘是女人,汗阿瑪是男人,男人不能打女人。
康熙聞言垂眼看太子,聲音比剛才質問她的時候溫和許多“好孩子,照顧好你的母親。”
說完轉身走了。
從坤寧宮到乾清宮只有
幾步路,康熙沒坐轎攆,沉著臉背著手一路疾行到乾清宮,遠遠就看見了正在乾清門當值的常泰。
他吩咐人把常泰叫過來,遣了身邊服侍的,單獨對常泰說“朕今日因為一點小事,對皇后動了手。朕知道她是幺女,從小到大都是掌珠,沒受過一點委屈。朕很后悔,你知道怎樣能哄她開心嗎”
常泰似乎錯愕了一下,眼中分明閃過震驚、憤怒和失望,而后歸于麻木順從。
他低下頭回答“皇后賢德,皇上不必自責,更不必費心去哄,很快便會好的。”
正如皇上所說,如月是幺女,又生得明麗聰慧,家中長輩沒有不喜歡她的,從來都是掌上明珠一般的存在。
便是仁孝皇后出嫁時,她鬧得不像,祖父和父親也只說關著她,不許她尋死。從始至終都沒人碰她一根手指,連句重話也無。
額娘和佟佳氏更是親自守著,日夜不停,生怕她想不開再尋短見。
常泰也想不通,如此明麗聰慧的妹妹,為什么只見過皇上幾面,只為了一句虛無縹緲的承諾,就把自己折騰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可常泰也只是想想,并不曾指責妹妹。只當她年紀小,為情所困。
后來如月終于被額娘和佟佳氏說動,愿意出門參加宴會,卻又傳出命硬的流言,導致幾次議親都不順利。
直到仁孝皇后遇喜,她再次發瘋鉸了頭發,被關進皇上賞賜的盛心庵,這才徹底消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