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太后本人覺得還算成功。
所以郝如月把芙蓉的情況一說,太后非常感興趣,一口一個可憐見的。
本朝崇尚早婚,女子一般十幾歲成親,耗到二十出頭就算大齡剩女了。
在這個時代,大齡剩女找小鮮肉是不可能的,只能配大齡剩男或者鰥夫。太后思前想后,把三福晉叫來問話“聽皇后說你還有一個女兒尚未婚配皇后賢德,很是為她著急,不得已求到我這里。”
誰都知道太后是滿蒙之間最后的紐帶,但凡讓太后指婚,男的要娶蒙古姑娘,比如明珠的兒子,女的恐怕就要嫁到蒙古去了。
三福晉聞言兩眼一黑,卻不敢表現出來,含含糊糊說“多謝太后娘娘掛懷,小女有寒癥,臣婦還想多留她幾年。”
“有寒癥就是肉吃少了,為了苗條天天啃菜葉子啃的。”太后給三福晉舉例,“你看科爾沁的姑娘,天天吃肉喝奶,就沒聽說誰有寒癥。”
完了完了說到科爾沁了,三福晉腿都軟了,一時竟沒接上話。就聽太后熱心道“皇后難得求我,又是她娘家的事,我自然要管。昨兒已經給科爾沁那邊寫過信了,很
快會有回音,你且回去等喜訊吧。”
三福晉問都不問就定下了
自古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父母還沒表態呢,媒妁就給安排好了
話又說回來,太后這個媒妁還真不是一般的媒妁。太后指婚是恩典,不滿意也得接著。
且不說三福晉帶著喜訊”,再次白著一張臉出宮去了,只說太后這邊將人送走,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心腹宮女問太后“奴婢瞧著索相的福晉并不是很想嫁女兒,好像與皇后所說不一樣,太后為何要管”
太后喝下一口茶潤過喉嚨才道“可不是只有皇后求了我。”
若當真只是皇后來求,事涉外戚,太后還真不一定會管。可皇上也說起此事,太后就少不得要管上一管了。
其實最關鍵的還不是皇上,而是太子私下對太后說,三福晉當面挖苦皇后生不出嫡子,給太后氣得不輕。
當年太后還是皇后的時候,也曾被人這樣挖苦過,至今記憶猶新。
不僅如此,太后也是嫡母,也當過后媽,還曾經親自撫養過當今。
她當時被人這樣挖苦,是因為不得寵。先帝那時候獨寵董鄂妃,看都懶得看她一眼。
但凡先帝肯分給她一點寵愛,太后必定會生下自己的孩子。
反觀皇后,圣眷隆重。皇上明里暗里給她的寵愛,與先帝給董鄂妃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皇后為了太子,居然選擇不生嫡子或者晚生嫡子,太后還是很佩服的。
最最難得的是,皇后還說服了皇上。
畢竟事后留與不留,都是皇上說了算的。
皇后為了太子做出這樣的犧牲,太后本人都很佩服,卻被赫舍里家三房當成把柄反過來對付皇后,太后真的生氣了。
尤其太子說三福晉態度惡劣,極會挑撥,把他都嚇哭了,太后的怒氣終于到達峰值。
不管是為了皇上、太子還是皇后,這事她都得好好管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