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未戰先怯,甚至帶頭逃跑,沒被后頭督戰的人就地正法,只是被擼去官職,削去旗籍,淪為庶民,多半在皇上心里這事還沒完。
“還不如死了呢”無獨有偶,三福晉聽說伊桑阿沒死,也給出了跟郝如月一樣的評價。
當初為什么要把芙蓉嫁給伊桑阿,還不是如月那個死丫頭作祟,求了太后給芙蓉指婚,想把她的寶貝女兒嫁去蒙古吃土。
萬般無奈之下,她才同意了老爺的安排,將芙蓉嫁給一個大她十幾歲的鰥夫。
如今親都定完了,只等明年完婚,卻忽然鬧出這樣的事。
若伊桑阿戰死,親事自然而然就退了,也不會有人說什么。可他偏偏沒死,被削成白板回來了,芙蓉到底嫁還是不嫁就成了難題。
老爺的意思是嫁,親都定了,人又沒死,悔婚到底不光彩。三福晉一個婦道人家才不管光彩不光彩,她只想給女兒找個好人家。可老爺又提到了皇后和太后,三福晉也只能擰著鼻子認了。
嫁給一個白板好歹是京城的白板,女兒能活著,還能經常看到,有家里幫扶總不會差。
可遠嫁蒙古,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天知道芙蓉要受多少苦,這一去恐怕就是永別了。
再加上芙蓉出過花,臉上落了麻坑,便是退親,在京城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家了。
“還不如死了呢”如今被皇上一擼到底,連旗籍都削沒了,伊桑阿恨不得找個地方死一死。
當初被派去南邊的時候還以為是去指揮打仗的,畢竟本朝也有文官上陣指揮的先例。如周培公,就很成功。
伊桑阿不信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到戰場會比周培公差。
等到了地方才發現,自己也要上陣肉搏,那能行嗎
一來他是文官,沒有半點作戰經驗,一來他是旗人,打仗不都是漢人的事嗎。漢人打沒了用蒙古人,蒙古人也沒了才會輪到旗人。
旗人多珍貴啊。
于是他心里一害怕,便帶人溜了,讓漢人和蒙古人頂在前面。
他知道當逃兵不對,皇上肯定會貶了他的官。他現在是禮部侍郎,以皇上對他的看重,最多最多貶到郎中,官降一級。
或者平級外放,也算明升暗降。
戰場上刀槍無眼,多危險,貶官也比丟了性命強吧。
對于貶官,他是不怕的。
索相管著吏部呢。
他明年就要成為索相的乘龍快婿了,又與索相一起策劃了那件事,成了索相的心腹,還愁官職升不回來嗎
結果方方面面都算對了,唯獨算錯了圣心。皇上是真狠啊,將他的官職給擼沒了,連旗籍都沒放過,等于絕了他所有的后路。
索相管著吏部又如何他沒了官職,沒了旗籍,淪為庶人,后路都沒了,要靠山還有何用
再想想自己還要娶一個滿臉麻坑、脾氣差到離譜的女人共度余生,伊桑阿恨不得穿回去抽死從前那個貪生怕死的自己。
于是這門親就在雙上都不情不愿的情況下,結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