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是科爾沁達爾汗親王的女兒蘇迪雅郡主。”
丁香結合自己打聽來的,和從前看到的,斟酌著說“奴婢聽慈仁宮的人說,皇上剛登基那會兒,太皇太后讓科爾沁送女進京,入宮待年,準備給皇上做妃嬪。”
這個郝如月知道“不是慧妃嗎早過世了。后來又送了宣嬪過來。”
丁香點頭“確實是已故的慧妃。可慈仁宮的人說太皇太后最中意的并不是慧妃,而是慧妃的堂妹蘇迪雅郡主。只是當時蘇迪雅郡主生了一場大病,錯過了。”
又是一對姐妹花啊,郝如月無語。
然而更狗血的還在后面,聽丁香緩了口氣繼續說“慧妃病逝后,蘇迪雅郡主過了年紀,無緣進宮,科爾沁才將宣嬪送了來。”
看今日蘇迪雅郡主的裝扮也不像嫁了人的,郝如月盯著銅鏡里面目模糊的丁香“所以她鐘情皇上成了大齡剩女”
丁香本來還有些哀怨,聽見“大齡剩女”這幾個字,差點笑出來“就是這個意思了。”
一路舟車勞頓,皇上忙著與蒙古王公們應酬,卻并沒有讓命婦們去打擾皇后休整。
郝如月偷得浮生半日閑,用過午膳,扎扎實實睡了一覺,從當天中午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
用過午膳便迎來了第一撥前來請安的人,其中便有科爾沁達爾汗親王的大妃,倒是沒看見傳說中的蘇迪雅郡主。
期間,郝如月還特意問了蘇迪雅郡主的情況,達爾汗親王大妃含笑說“蘇迪雅正在陪伴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有意讓她進宮伺候皇上,相信不久之后皇后娘娘就能看見她了。”
原來是曲線救國去了,郝如月低頭喝茶“本宮倒沒聽太后娘娘提起過。”
說著放下茶盞,看向達爾汗親王大妃“太后娘娘有了年紀,記性不是很好。大妃最好讓蘇迪雅郡主過來給本宮磕頭,可不要回去的時候,太后娘娘沒想起來,本宮不知道有這號人,再把她給落下了。”
此時帳中坐著六七位親王、郡王大妃,別人有女兒的都帶了來,只達爾汗親王大妃是一個人來的。
別的親王、郡王大妃帶來的姑娘,郝如月只讓她們給自己行萬福禮,卻點名要蘇迪雅郡主磕頭,這就有點區別對待的意思了。
可郡主第一次見皇后,本來就應該磕頭。皇后只讓行萬福禮,是皇后的恩典。這個恩典,皇后可以給也可以不給,可以給某個人,也可以不給某個人。
全看心情。
便是皇后要求郡主磕頭,任誰也說不出什么。
別的親王、郡王家的姑娘都來拜見皇后了,獨蘇迪雅不來,實在很失禮,也難怪皇后生氣。
而且聽達爾漢親王大妃這意思,蘇迪雅想走太后的門路進宮,故意繞開皇后,也不知是個什么道理。
三藩剛剛平定,皇上專挑此時來冬狩,用意不言自明。
一則是為了敲打,朝廷連吳三桂都平了,讓蒙古老實點,不要在背后耍花樣。
二則有犒賞的意思,畢竟在平三藩這件事上,蒙古也是派了兵,出了力的。
按照先帝從前的行事風格,犒賞蒙古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嫁公主過來,另一種是帶蒙古姑娘回去。
據她們所知,當今的女兒年紀最大的才十歲,還是過繼的,不太可能用來和親。
那么犒賞就只剩下后一種了。
她們還聽說,皇上忙著平三藩,忙到連大選、小選都忘了,至今東西六宮都沒填滿。
所以眾人今日都帶了適齡的女兒過來,也有那方面的意思。
恨只恨她們沒有達爾汗親王家那樣硬實的門路,只能在皇后面前刷臉。
這會兒聽皇后的意思,硬走太后的門路,不在皇后面前刷臉也是不行的。
可有樂子看了。
于是根本沒人跟達爾汗親王大妃共情,全都是幸災樂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