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被沙俄黑了也沒脾氣,因為他的頭號敵人并不是沙俄而是清朝。
現在噶爾丹面對的局勢,正是歷史上康熙面對的。
不愿雙線作戰,不得不忍受沙俄,只不過康熙敢打,邊打邊談,最后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準噶爾的國力不如清朝,噶爾丹并不敢對沙俄動手,只得打掉牙和血吞。
噶爾丹最近非常缺錢,所以他把主意打到了赫舍里家的商隊上。
他不敢打沙俄,沒有了沙俄幫忙,更不招惹清朝,但神不知鬼不覺地控制一個漠北蒙古的大貴族,還是不費力氣的。
他逼著漠北蒙古的大貴族出錢買赫舍里家長房的大宗羊絨。一寸羊絨一兩金,雖然現在的羊絨沒有最開始值錢了,但大宗購買的貨款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按赫舍里家長房做生意的規矩,大宗貨物一般由自家人押車。
等羊絨一到,銀貨兩清,噶爾丹再派人去打劫赫舍里家的商隊,把赫舍里家的男人綁了,貨款搶了。
到時候,羊絨是他的,貨款是他的,赫舍里家的人也到手了,堪稱一舉三得。
等他抓到人,赫舍里家自會去向皇后求助。不必他求皇后,以清朝皇后的能耐,肯定有辦法主動聯系他。
到那時,主動權掌握在他手上,還有什么事談不成。
可等兩邊交上手,噶爾丹才驚訝地發現對方并不是一支普通的商隊,隨車的護衛也不是普通的護衛。
因為隨便一個護衛身上都背著佛郎機炮,且準頭極好。不管是人還是馬,
哪一個敢進入佛郎機炮的射程之內,都要去鬼門關報到。
而此處是漠北地界,準噶爾騎兵也得“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并不敢逗留太長時間,恐怕被當地勢力反殺。
所以這一次綁票任務以失敗告終。
郝如月聽說赫舍里家長房的商隊在漠北遭遇準噶爾騎兵,立刻把這事告訴了康熙。倒不是為了告狀,而是提醒康熙,別讓準噶爾與漠北聯起手來。
元朝覆滅之后的幾百年中,蒙古內部分化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支。
其中漠南蒙古的草場更好,牛羊更肥,在太宗時期便主動歸順大清。
所謂的滿蒙聯姻,主要的聯姻對象便是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與漠西蒙古相對獨立,漠西蒙古更是成立了準噶爾汗國,每一個汗王都做著光復大元,一統天下的美夢。
到了噶爾丹這一代尤甚。
如今蒙古三部,漠南對朝廷的依賴加深,可以說是利益捆綁的關系,不必顧慮。
隨著漠南做大做強,漠北與漠南時常有貿易往來,依賴程度也在加深。
只有漠西的準噶爾冥頑不靈,整天想著統一蒙古諸部,再現大元盛世。
但不可否認的是,準噶爾的實力非常強勁,尤其是騎兵。
噶爾丹也是個腦子靈光的,不得不防。
康熙聞言讓郝如月不用擔心“你可能不知道,漠北蒙古一直想要歸降朝廷,是朕覺得那邊戈壁多草場少,時常鬧災,不愿收留。”
就好像窮親戚上門,給口飯吃給點水喝,甚至掏點路費都行,只是不能收留,很怕砸手里。
翌日早朝,康熙把赫舍里家商隊被劫持的事講了。盡管平鋪直敘,沒帶任何感情色彩,可以皇上對皇后的愛重,所有朝臣都在心里給噶爾丹點了一根蠟。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惹誰不好,偏惹皇后。
果然有那善于揣摩圣心的朝臣站出來說“皇上,天涼了,蒙古也該統一了。”
圖黨一看是明黨的人,只恨自己人反應慢,很快也有人出班“皇上,噶爾丹不除,西北永無寧日”
康熙對朝臣們的反應相當滿意,當場宣布接受漠北蒙古歸降的請求,具體事宜著禮部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