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眼珠一轉“大人的意思是讓那邊的人說”
明珠笑著將茶碗推到一邊“不好喝的茶,反正我不喝。”
很快就有人把這事又捅到圖海面前,圖海眼睛都瞪起來了“女人做官,成何體統”
來人不等問就說了這位女醫的來頭,圖海“皇后身邊的人啊,那沒事兒了。”
來人“”
寡大夫就這樣,背靠皇后,在兩黨傾軋中成功留在了太醫院,如愿成為一名女太醫。
也是大清第一個女太醫。
與男人們的激烈反對不同,命婦們聽說太醫院有了女太醫,無不暗中歡喜。
男太醫的醫術雖然精湛,礙于男女大妨,女子許多病癥都羞于與男太醫說起,很多人的病就此耽擱下來。
落下病根還算好的,有人直接就沒了。
但與生孩子相比,那些羞于啟齒的病癥又算不得什么了。
男太醫根本進不去產房,所有判斷都基于穩婆口述的癥狀。穩婆只能算助產士,口述不一定準確,像開指啊什么的,也不方便說與男太醫知道。
產房里的情況瞬息萬變,消息經過篩選,又經人口述,傳到太醫耳中也不知還剩下多少。
本朝崇尚早婚,女子十三四歲出嫁很常見,早的十五六歲生娃,遲的二十歲之前也生了。
母體還未長成,生孩子本來就危險,再加上醫者與穩婆之間信息的不對稱,生產條件可以說是相當惡劣。
別的不說,只看康熙的后宮就知道了。排除壞人作祟,在大阿哥之前生下來的皇子公主幾乎全軍覆沒,也足夠令人嘆為觀止的。
天下最好的醫者都在太醫院,最好的穩婆也都在后宮,可康熙的前兩任皇后都是難產薨逝,更遑論民間。
恰在此時,赫舍里家長房再傳喜訊,成親多年未育的烏雅氏遇喜了。
好消息是烏雅氏終于遇喜,壞消息是懷了雙胎。
又是雙胎,大福晉面上不顯,心里卻愁壞了“雙胎不吉,恐怕孩子生下來又要送走一個。”
就像當年的如蘭和如月。
不僅孩子要送走,烏雅氏也要跟著隱居一年,然后帶著孩子一起回來,就說又生了一個。
掩人耳目。
“額娘,今時不同往日,可不興再說雙生不吉的老黃歷。”
大福晉有了春秋,總喜歡往回看,拿從前說事,佟佳氏趕緊糾正她“當年皇后生六公主和七公主的時候,皇上說什么了,皇上說雙胎是祥瑞。”
之后果然如此,臺灣順利收復,沙俄不戰而退,準噶爾汗國土崩瓦解,漠北、漠西諸部歸降,天下一統,海晏河清。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只說兩位小公主一百天的時候,各地陸續發現祥瑞之兆,就連剛剛收復的臺灣都在海邊發現了一
只背上生著“長壽”字樣的烏龜。
自此,雙胎不吉利的說法徹底粉碎,民間但凡有生雙胎者,官府還有相應的獎勵。
都是三年前的事了,大福晉差點忘了,忙改口dquo是啊,托皇后娘娘的福,以后生雙胎的人家再也不用骨肉分離了,還有錢拿。╳╳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愁完社會輿論又愁生產風險,真不是大福晉想得多,生雙胎的危險可比單胎高多了。
這個佟佳氏也沒轍,哪個女人生孩子不是在鬼門關走一遭。